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沈宋古体歌行诗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0页
第2章 沈宋人生与“沈宋体”内涵第10-22页
    2.1 沈宋的生平遭际第10-13页
        2.1.1 风光得意的文臣词客第11-12页
        2.1.2 颠沛流离的罪臣逐客第12-13页
        2.1.3 失意收场的三朝旧臣第13页
    2.2 人生际遇与诗体选择第13-19页
        2.2.1 在朝为官时期:应制酬唱多用近体第14-16页
        2.2.2 流贬岭南时期:古体歌行渐被重视第16-19页
    2.3 历代研究中被遮蔽的古体歌行诗第19-22页
第3章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创作特点第22-41页
    3.1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题材类别第22-28页
        3.1.1 应制奉和诗第22-23页
        3.1.2 山水田园诗第23-25页
        3.1.3 政治述怀诗第25-26页
        3.1.4 酬友赠别诗第26-28页
        3.1.5 咏物诗第28页
    3.2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情感内蕴第28-35页
        3.2.1 失魂落魄的凄惶之情第29-30页
        3.2.2 去国怀乡的伤感之情第30-31页
        3.2.3 负冤含屈的怨愤之情第31-32页
        3.2.4 追忆往昔的怀旧之情第32-33页
        3.2.5 远避世俗的方外之情第33-35页
    3.3 沈宋古体歌行诗中的意象组合第35-41页
        3.3.1 自然意象组合第36-37页
        3.3.2 时空意象组合第37-39页
        3.3.3 仙境意象组合第39页
        3.3.4 闺阁意象组合第39-41页
第4章 沈宋古体歌行诗的文学史意义第41-54页
    4.1 五言古诗由重“兴寄”到重“兴象”的转换第41-47页
        4.1.1 五言古诗“尚六义”的传统第41-43页
        4.1.2“沈、宋之不存寄兴”第43-44页
        4.1.3 从“兴寄”到“兴象”第44-47页
    4.2 歌行体诗由“四杰”到盛唐的转换第47-54页
        4.2.1 体制上从铺张扬厉转换为凝练整饬第47-49页
        4.2.2 内容上由讽喻慨叹转换为体物写志第49-51页
        4.2.3 语言上由富丽华美转换为清朴自然第51-54页
第5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朝鲜语文》教科书副词使用研究
下一篇:冯积岐短篇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