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区概况 | 第9-10页 |
1.1.3 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1.2.1 桦木属植物分类研究 | 第11-12页 |
1.2.2 桦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遗传多样性研究手段 | 第13-14页 |
1.2.4 常见的分子标记技术 | 第14-16页 |
1.2.5 ISSR体系的建立 | 第16页 |
1.2.6 新疆桦木属植物研究 | 第16-17页 |
1.2.7 艾比湖桦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DNA提取及ISSR-PCR体系的建立 | 第20-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 结果 | 第23-27页 |
2.2.1 DNA提取 | 第23-24页 |
2.2.2 ISSR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2.3 讨论 | 第27-30页 |
2.3.1 DNA提取 | 第27-28页 |
2.3.2 dNTPs浓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28页 |
2.3.3 模板浓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28页 |
2.3.4 引物浓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5 正交试验优化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艾比湖桦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3.1.1 材料 | 第30-31页 |
3.1.2 方法 | 第31-34页 |
3.2 结果 | 第34-38页 |
3.2.1 PCR扩增的多态性 | 第34-35页 |
3.2.2 艾比湖桦的遗传多样性 | 第35-36页 |
3.2.3 艾比湖桦的遗传结构 | 第36-37页 |
3.2.4 艾比湖桦居群间的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3.3 讨论 | 第38-41页 |
3.3.1 遗传多样性 | 第38-39页 |
3.3.2 遗传结构 | 第39页 |
3.3.3 艾比湖桦的保护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艾比湖桦与新疆现存分布桦木属主要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41-5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4.1.1 材料 | 第41-42页 |
4.1.2 方法 | 第42-45页 |
4.2 结果 | 第45-49页 |
4.2.1 桦木属植物ISSR—PCR扩增的多态性 | 第45-46页 |
4.2.2 桦木属植物的遗传距离 | 第46-47页 |
4.2.3 桦木属植物的聚类分析 | 第47-49页 |
4.3 讨论 | 第49-52页 |
4.3.1 与传统分类的比较 | 第49-51页 |
4.3.2 ISSR标记的适用性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