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氨基酸、肽、蛋白质论文

金钱龟抗肿瘤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纳米粒子的制备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金钱龟简介第13页
    1.2 金钱龟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第13-15页
        1.2.1 金钱龟的营养价值第13-14页
        1.2.2 金钱龟的药用价值第14-15页
    1.3 生物活性肽的概念第15-18页
        1.3.1 生物活性肽的来源第15-16页
        1.3.2 酶解法生产生物活性肽的研究第16-17页
        1.3.3 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第17-18页
    1.4 抗肿瘤活性肽的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1 恶性肿瘤现状第18-19页
        1.4.2 抗肿瘤活性肽的来源第19-20页
        1.4.3 抗肿瘤肽的结构鉴定第20-22页
    1.5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5.1 壳聚糖简介第22页
        1.5.2 壳聚糖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第22-23页
        1.5.3 壳聚糖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第23-24页
    1.6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4-26页
        1.6.1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6.2 主要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金钱龟酶解液的制备及活性检测第26-47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26-28页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6-27页
        2.2.2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27-28页
    2.3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28-33页
        2.3.1 金钱龟蛋白的提取第28-29页
        2.3.2 不同酶酶解得多肽第29页
        2.3.3 超滤对酶解液进行粗分离第29-30页
        2.3.4 酶解工艺的优化第30-31页
        2.3.5 水解度及抗肿瘤活性测定第31-33页
            2.3.5.1 酶解过程水解度测定第31-32页
            2.3.5.2 MTT法测定多肽抗肿瘤细胞实验第32-33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45页
        2.4.1 蛋白含量测定结果第33-34页
        2.4.2 四种蛋白酶解液超滤后活性检测及水解度测定结果第34-36页
        2.4.3 酶解过程优化结果第36-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金钱龟抗肿瘤肽的分离纯化第47-59页
    3.1 前言第47页
    3.2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47-49页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47-48页
        3.2.2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48-49页
    3.3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49页
        3.3.1 超滤第49页
        3.3.2 Sephadex G-15柱层析第49页
        3.3.3 抗肿瘤活性检测第49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3.4.1 经优化的两种酶解液超滤后活性第49-51页
        3.4.2 Sephadex G-15对三种酶所得活性组分进一步纯化结果第51-53页
        3.4.3 柱层析产物细胞活性实验结果第53-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抗肿瘤活性肽的结构鉴定、合成和活性检测第59-75页
    4.1 前言第59页
    4.2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59-60页
        4.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59-60页
        4.2.2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60页
    4.3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60-61页
        4.3.1 多肽的质谱分析操作及测序第60-61页
        4.3.2 多肽的合成第61页
        4.3.3 MTT法检测合成多肽的活性第61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74页
        4.4.1 多肽组成和结构的鉴定结果第61-67页
        4.4.2 合成多肽的HPLC和MS鉴定结果第67-72页
        4.4.3 合成肽的抗癌活性结果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壳聚糖为药物载体的纳米粒子制备第75-90页
    5.1 前言第75页
    5.2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75-76页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75-76页
        5.2.2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76页
    5.3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76-79页
        5.3.1 CS/TPP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6-77页
        5.3.2 变量对CS/TPP纳米粒子的影响第77页
        5.3.3 抗肿瘤肽-CS/TPP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7-78页
        5.3.4 纳米粒子的表征第78页
        5.3.5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第78页
        5.3.6 抗肿瘤肽-CS/TPP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活性第78页
        5.3.7 E1-CS/TPP纳米粒子体外释放试验第78-79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9-88页
        5.4.1 纳米粒子制备的影响因素第79-83页
        5.4.2 抗肿瘤肽-CS/TPP纳米粒子的表征第83-85页
        5.4.3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结果第85-86页
        5.4.4 抗肿瘤肽-CS/TPP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效果第86-87页
        5.4.5 E1-CS/TPP纳米粒子体外释放试验结果第87-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结论与展望第90-93页
    1、结论第90-91页
    2、创新点第91页
    3、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附件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碰撞法和激光衍射法评价雾化吸入剂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采用微波法合成胍盐类高分子抗菌剂及其在纸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