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聚乳酸的特性 | 第11-12页 |
1.1.1 优点 | 第11页 |
1.1.2 缺点 | 第11-12页 |
1.2 增韧改性聚乳酸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7页 |
1.2.1 弹性体共混改性聚乳酸 | 第12-14页 |
1.2.2 纳米粒子填充聚乳酸基共混物 | 第14-17页 |
1.3 聚乳酸基多相体系的微孔发泡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微孔发泡简述 | 第17页 |
1.3.2 聚乳酸基多相体系的发泡行为 | 第17-2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和方法 | 第22-27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24页 |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24-27页 |
2.4.1 力学性能 | 第24页 |
2.4.2 微观结构 | 第24-25页 |
2.4.3 化学结构 | 第25页 |
2.4.4 热性能 | 第25-26页 |
2.4.5 晶体结构 | 第26页 |
2.4.6 流变性能 | 第26页 |
2.4.7 动态热机械性能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聚乳酸/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和热性能 | 第27-41页 |
3.1 样品制备 | 第27-28页 |
3.1.1 PLA/TPU共混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样品 | 第27-28页 |
3.1.2 SiO_2-PLA杂化物样品 | 第28页 |
3.2 力学性能 | 第28-29页 |
3.3 SiO_2分布位置和TPU相形态 | 第29-32页 |
3.4 SiO_2与PLA和TPU的相互作用 | 第32-34页 |
3.5 增韧机理分析 | 第34-36页 |
3.6 热性能 | 第36-38页 |
3.7 晶体结构 | 第38-4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聚乳酸/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和动态热机械性能 | 第41-52页 |
4.1 动态黏弹性 | 第41-49页 |
4.2 动态热机械性能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聚乳酸/聚氨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发泡样品制备和泡孔结构 | 第52-65页 |
5.1 样品制备 | 第52页 |
5.2 SiO_2纳米粒子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52-57页 |
5.3 发泡压力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57-61页 |
5.4 发泡温度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61-63页 |
5.5 开孔结构的形成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