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药多种成分在大鼠血浆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中药发展现状第14页
    1.2 药代动力学第14-18页
        1.2.1 概念第14-15页
        1.2.2 药代动力学的评价方法第15-17页
        1.2.3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18-21页
        1.3.1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简介第18页
        1.3.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药代动力学的应用第18-20页
        1.3.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代谢物方面的应用第20-21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三白草的7种成分并应用于大鼠血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22-45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7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2.2.2 色谱条件第24页
        2.2.3 质谱条件第24-25页
        2.2.4 三白草浸膏的制备第25页
        2.2.5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第25页
        2.2.6 血浆样品的制备第25页
        2.2.7 方法学验证第25-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44页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27-28页
        2.3.2 质谱条件的优化第28-30页
        2.3.3 内标物的选择第30页
        2.3.4 三白草提取条件的优化第30页
        2.3.5 血浆样品处理条件的优化第30-33页
        2.3.6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33-34页
        2.3.7 专属性第34-35页
        2.3.8 精密度和准确度第35-37页
        2.3.9 稳定性第37-38页
        2.3.10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第38-39页
        2.3.11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39-44页
    2.4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蒽贝素并应用于大鼠血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45-56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48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45-46页
        3.2.2 色谱条件第46页
        3.2.3 质谱条件第46页
        3.2.4 灌胃药品的制备第46-47页
        3.2.5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第47页
        3.2.6 血浆样品处理第47页
        3.2.7 方法验证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3.3.1 内标物的选择第48-49页
        3.3.2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49页
        3.3.3 质谱条件的优化第49-50页
        3.3.4 血浆样品处理条件的优化第50-51页
        3.3.5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51-52页
        3.3.6 专属性第52页
        3.3.7 精密度和准确度第52-53页
        3.3.8 稳定性第53页
        3.3.9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第53-54页
        3.3.10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54-55页
    3.4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紫花地丁的10种成分并应用于大鼠血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56-85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62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57-58页
        4.2.2 色谱条件第58页
        4.2.3 质谱条件第58-59页
        4.2.4 紫花地丁浸膏的制备第59页
        4.2.5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第59-60页
        4.2.6 血浆样品及质控样品的制备第60页
        4.2.7 方法学验证第60-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84页
        4.3.1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62-64页
        4.3.2 质谱条件的优化第64-65页
        4.3.3 内标物的选择第65-66页
        4.3.4 紫花地丁提取条件的优化第66页
        4.3.5 血浆样品处理条件的优化第66-68页
        4.3.6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第68-69页
        4.3.7 专属性第69-71页
        4.3.8 精密度和准确度第71-73页
        4.3.9 稳定性第73-74页
        4.3.10 提取回收率与基质效应第74-76页
        4.3.11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76-84页
    4.4 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联吡啶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及量化计算
下一篇:湿地植物繁殖和生长在盐碱胁迫下的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