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齿轮加工及齿轮机床论文

新型无轴向进给齿轮珩磨机床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齿轮加工设备的发展现状第12-14页
        1.2.2 齿轮珩磨机床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3 双PMSM控制系统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新型齿轮珩磨机床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能分析第17-33页
    2.1 新型齿轮珩磨机床工作原理第17-22页
        2.1.1 蜗轮蜗杆渐开线齿面形成原理第17-18页
        2.1.2 机床机械结构设计方案第18-22页
    2.2 机床珩磨加工精度误差分析第22-26页
        2.2.1 珩磨轮与待加工斜齿轮参数确定第22-23页
        2.2.2 珩磨轮与斜齿轮磨削受力变形分析第23-26页
    2.3 新型齿轮珩磨机床主要部件力学计算与分析第26-32页
        2.3.1 机床主轴力学性能分析第26-28页
        2.3.2 机床蜗杆型珩磨轮力学性能计算与分析第28-29页
        2.3.3 机床作业状态下性能分析第29-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机床控制系统主要硬件搭建与参数设置第33-47页
    3.1 机床控制系统的硬件搭建第33-39页
        3.1.1 永磁同步电机(PMSM)第33-37页
        3.1.2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第37页
        3.1.3 运动控制卡第37-38页
        3.1.4 HTL/TTL转换器与TTL/HTL转换器第38-39页
    3.2 机床控制系统设计第39-44页
    3.3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驱动器基本参数调整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机床动力系统仿真与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47-61页
    4.1 永磁电机的分类以及基本结构第47-48页
    4.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数学模型建立第48-51页
        4.2.1 三相静止坐标下PMSM数学模型第48-49页
        4.2.2 坐标转换后PMSM数学模型第49-51页
    4.3 PMSM矢量控制第51-53页
        4.3.1 PMSM的矢量控制方式第51-52页
        4.3.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第52-53页
    4.4 双PMSM仿真及结果分析第53-55页
    4.5 机床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55-60页
        4.5.1 机床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第55-56页
        4.5.2 机床控制系统软件主要控制任务第56页
        4.5.3 主要控制任务的实现策略第56-60页
        4.5.4 机床控制系统软件操作界面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实验验证第61-75页
    5.1 机床调试第61-62页
    5.2 机床控制系统软件测试实验第62-70页
        5.2.1 PCI-1010运动控制卡收发指令测试实验第62-67页
        5.2.2 机床控制系统原点定位实验第67-68页
        5.2.3 机床双轴同步启动实验第68-69页
        5.2.4 机床双轴减速停止实验第69-70页
    5.3 机床珩磨加工模拟实验第70-74页
        5.3.1 机床空载、负载状态下同步精度测试实验第70-71页
        5.3.2 机床空载、负载条件下变相位实验第71-72页
        5.3.3 机床负载微变条件下同步精度测试实验第72-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9页
    6.1 机床控制系统研究总结第75-77页
        6.1.1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第75-76页
        6.1.2 机床珩磨斜齿轮工作步骤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Ⅰ第85-89页
附录Ⅱ第89-91页
附录Ⅲ第91-97页
作者简介及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基体Al-Fe-Mn与Al-Fe-Nb氩弧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下一篇:Mg-3Al-0.4Si镁合金高温磨损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