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其他论文

胡宏心性论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第11-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理论价值第13页
        (二)现实意义第13页
    三、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一)关于胡宏心性论学术价值研究第14-15页
        (二)关于胡宏理欲同体的哲学思想研究第15页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三)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胡宏心性论的缘起第18-22页
    一、胡宏生平概况第18-19页
    二、时代背景第19-20页
    三、理论渊源第20-22页
        (一)家学传承第20-21页
        (二)理学启发第21-22页
第二章 胡宏心性论的内容及特征第22-39页
    一、心性论的内容第22-33页
        (一)“性,立天下之大本”的性本论第22-23页
        (二)“善恶不足以言性”的心性论第23-24页
        (三)“心性对扬,尽心成性”的心性论第24-31页
        (四)“缘事物而知”和“循道而行”的知行论第31-32页
        (五)“不与俗异、不与俗同”的圣人观第32-33页
    二、胡宏心性论的特征第33-39页
        (一)胡宏的“性主心辅”和程颢的“心性为一”第33页
        (二)胡宏的“性体心用”和朱熹的“心统性情”第33-35页
        (三)胡宏的“心性二元论”和陆王的“心性一元论”第35-39页
第三章 胡宏心性论的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第39-45页
    一、胡宏心性论的历史影响第39-42页
        (一)胡宏心性论对湖湘学派的影响第39-40页
        (二)胡宏心性论对于朱陆的影响第40-42页
    二、胡宏心性论的当代价值第42-45页
        (一)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第42-43页
        (二)有利于提高道德素养第43页
        (三)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第43页
        (四)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与善的双向纠结--罗钦顺哲学思想的评价与反思
下一篇:鄂对家族对清代治理新疆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