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硅基罗丹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31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荧光的产生第10-12页
        1.2.1 单光子荧光的产生机理第11页
        1.2.2 双光子荧光的产生机理第11-12页
    1.3 荧光发射光谱参数第12-14页
        1.3.1 荧光量子产率第12-13页
        1.3.2 斯托克位移第13页
        1.3.3 双光子吸收截面第13-14页
    1.4 荧光探针第14-26页
        1.4.1 荧光探针的组成第14页
        1.4.2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第14-19页
        1.4.3 亚细胞器靶向单分子荧光探针第19-24页
        1.4.4 亚细胞器靶向双光子荧光探针第24-26页
    1.5 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第26页
    1.6 罗丹明荧光探针的发展及荧光影响因素第26-29页
        1.6.1 罗丹明荧光染料的发展第27-28页
        1.6.2 影响罗丹明染料荧光的因素第28-29页
    1.7 本文设计思路第29-31页
第2章 近红外硅基罗丹明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单光子性能研究第31-48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7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31-33页
        2.2.2 合成方法第33-37页
        2.2.3 合成过程讨论第37页
    2.3 光物理性能表征第37-42页
        2.3.1 紫外可见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研究第37-38页
        2.3.2 分子在溶液中聚集行为探究第38-39页
        2.3.3 光学稳定性能探究第39-40页
        2.3.4 化学稳定性能探究第40-42页
    2.4 细胞内单光子荧光性能探究第42-46页
        2.4.1 细胞培养第42页
        2.4.2 细胞毒性实验第42页
        2.4.3 活细胞内单光子荧光成像第42-43页
        2.4.4 活细胞内共定位成像实验第43-46页
        2.4.5 活细胞内荧光稳定性测试第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近红外硅基罗丹明荧光探针双光子性能研究第48-55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试剂及仪器第48-49页
        3.2.1 试剂第48页
        3.2.2 测试仪器第48-49页
    3.3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第49-53页
        3.3.1 双光子吸收截面探究第49页
        3.3.2 探针在活细胞内的双光子荧光成像第49-50页
        3.3.3 探针在神经细胞内的双光子荧光成像第50-51页
        3.3.4 探针在神经细胞内双光子荧光稳定性探究第51-52页
        3.3.5 神经细胞内共定位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第52页
        3.3.6 小鼠脑组织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附图第61-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咪唑嵌合半胱氨酸反相/亲水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纤维素、壳聚糖基离子凝胶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