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关于经济金融化内涵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二、关于经济金融化程度测度的文献综述 | 第14页 |
三、关于经济金融化对实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四、文献述评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典型化事实 | 第18-27页 |
第一节 金融部门的膨胀和实业的萎靡 | 第18-21页 |
一、金融部门的膨胀 | 第18-20页 |
二、实业的相对萎靡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房地产业过度繁荣加速金融化进程 | 第21-24页 |
一、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二、房地产业加速金融膨胀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兴盛与流动性风险 | 第24-27页 |
一、互联网金融兴盛 | 第24-25页 |
二、互联网金融加深经济金融化程度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经济金融化对实业投资率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相关理论 | 第27-33页 |
第一节 经济金融化对实业投资影响的传导机制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企业资产配置的相关理论 | 第28-33页 |
一、新古典资本存量需求模型 | 第28-29页 |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29-30页 |
三、托宾Q理论 | 第30-31页 |
四、企业跨期最优投资决策模型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经济金融化对实业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3-45页 |
第一节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 第33-34页 |
一、模型设定 | 第33页 |
二、变量选取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以及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34-36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35-36页 |
第三节 经济金融化对实业投资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6-41页 |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36-37页 |
二、金融化对实业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7-38页 |
三、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蓄水池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8-41页 |
第四节 基于不同市场环境的稳健性检验 | 第41-45页 |
一、稳健性检验标准 | 第41-42页 |
二、“牛市”下的稳健性检验 | 第42-43页 |
三、“熊市”下的稳健性检验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45-4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一、经济金融化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 第45页 |
二、经济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在短期较为显著,中长期则不明显 | 第45页 |
三、经济金融化在“熊市”期表现为完全的挤出效应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一、防范过度金融化,提高实业投资回报率 | 第46页 |
二、企业合理投资资产配置 | 第46-47页 |
三、加快去杠杆,引导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