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高压喷雾特性及降尘效果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1.1.1 粉尘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2 粉尘防治技术 | 第12-13页 |
1.1.3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喷雾降尘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喷雾降尘理论基础 | 第19-41页 |
2.1 喷雾捕尘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2.2 雾化机理 | 第20-25页 |
2.2.1 射流破碎雾化 | 第20-22页 |
2.2.2 液膜破碎雾化 | 第22-23页 |
2.2.3 二次破碎雾化 | 第23页 |
2.2.4 喷嘴喷雾粒度指标的确定 | 第23-25页 |
2.3 粉尘及雾滴运动规律 | 第25-32页 |
2.3.1 雾滴运动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2.3.2 喷雾粒度与降尘最小粉尘粒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2.3.3 粒子运动阻力分析 | 第28-30页 |
2.3.4 尘粒绕雾滴的运动分析 | 第30页 |
2.3.5 尘粒在雾滴附近的运动 | 第30-32页 |
2.4 喷雾降尘机理 | 第32-35页 |
2.4.1 惯性碰撞 | 第33页 |
2.4.2 截留作用 | 第33-34页 |
2.4.3 重力捕集 | 第34页 |
2.4.4 静电效应 | 第34-35页 |
2.4.5 扩散效应 | 第35页 |
2.5 喷雾降尘效率研究 | 第35-39页 |
2.5.1 惯性碰撞与截留 | 第36页 |
2.5.2 截留与布朗扩散 | 第36-37页 |
2.5.3 惯性碰撞与布朗扩散 | 第37页 |
2.5.4 惯性碰撞、截留和布朗扩散 | 第37页 |
2.5.5 总捕集效率 | 第37-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 第41-69页 |
3.1 喷嘴雾化特性测试实验系统 | 第41-43页 |
3.1.1 喷雾特性测试系统仪器设备简介 | 第42页 |
3.1.2 系统设备简介 | 第42-43页 |
3.1.3 喷嘴的选择 | 第43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43-46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67页 |
3.3.1 供水压力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46-56页 |
3.3.2 巷道风速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3.3.3 喷嘴结构对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3.3.4 喷嘴孔径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62-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喷雾降尘效果实验研究 | 第69-89页 |
4.1 喷雾降尘效果测试实验系统 | 第69-71页 |
4.1.1 系统的组成 | 第69-70页 |
4.1.2 系统仪器简介 | 第70-71页 |
4.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1-87页 |
4.2.1 供水压力对降尘效率的影响 | 第71-73页 |
4.2.2 巷道风速对降尘效率的影响 | 第73-76页 |
4.2.3 喷嘴结构对降尘效率的影响 | 第76-79页 |
4.2.4 喷嘴孔径对降尘效率的影响 | 第79-83页 |
4.2.5 粉尘浓度对降尘效率的影响 | 第83-8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5.2 创新点 | 第90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