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定量评估与修复实验效果探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铬的生态效应 | 第10页 | 
| 1.2.1 铬在植物中的生物效应 | 第10页 | 
| 1.2.2 铬在人体中的生物效应 | 第10页 | 
| 1.3 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 第10-12页 | 
| 1.4 铬污染场地概况 | 第12-15页 | 
| 1.4.1 土壤中铬污染来源 | 第12-13页 | 
| 1.4.2 国内外铬污染场地概况 | 第13-15页 |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25页 | 
| 2.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2.1.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2.1.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2.2 布点方法 | 第16-17页 | 
| 2.3 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 2.4 研究场地概况 | 第18-25页 | 
| 2.4.1 地理位置及布局 | 第18-19页 | 
| 2.4.2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9-22页 | 
| 2.4.3 原企业生产工艺概况 | 第22-25页 | 
| 3 污染场地定量风险评价 | 第25-59页 | 
| 3.1 场地定量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 第25页 | 
| 3.2 风险识别 | 第25-28页 | 
| 3.2.1 污染源分析 | 第25-26页 | 
| 3.2.2 暴露点的浓度 | 第26-28页 | 
| 3.3 毒性评价 | 第28-31页 | 
| 3.3.1 非致癌物质毒性效应 | 第28-29页 | 
| 3.3.2 致癌物质的效应评价 | 第29-31页 | 
| 3.4 暴露评价 | 第31-37页 | 
| 3.4.1 确定暴露情景 | 第31页 | 
| 3.4.2 确定暴露途径 | 第31-32页 | 
| 3.4.3 确定暴露参数 | 第32页 | 
| 3.4.4 暴露量计算 | 第32-37页 | 
| 3.5 风险表征 | 第37-48页 | 
| 3.5.1 风险表征工作内容 | 第37-38页 | 
| 3.5.2 风险表征技术要求 | 第38页 | 
| 3.5.3 计算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 | 第38-43页 | 
| 3.5.4 场地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取值建议 | 第43-44页 | 
| 3.5.5 场地风险评价结果 | 第44页 | 
| 3.5.6 土壤修复目标值 | 第44-48页 | 
| 3.6 土壤污染修复范围的计算 | 第48-59页 | 
| 3.6.1 污染物分布情况 | 第48-52页 | 
| 3.6.2 污染土壤量的确定 | 第52-59页 | 
| 4 污染土壤修复试验 | 第59-71页 | 
| 4.1 淋洗实验效果研究 | 第59-66页 | 
| 4.1.1 淋洗实验原理 | 第59-62页 | 
| 4.1.2 材料和方法 | 第62页 | 
| 4.1.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 4.2 固化实验效果研究 | 第66-70页 |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 4.2.2 毒性浸出实验 | 第68页 |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 4.3 结论 | 第70-71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