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多线程高速数据实时传输软件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嵌入式多线程高速数据实时传输技术研究 | 第19-3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嵌入式实时数据传输软件现状 | 第19-22页 |
2.2.1 并发操作 | 第19-21页 |
2.2.2 多媒体编解码技术 | 第21页 |
2.2.3 高速数据实时传输技术 | 第21-22页 |
2.3 嵌入式多线程机制研究 | 第22-31页 |
2.3.1 嵌入式线程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2.3.2 现代Linux系统多线程库模型 | 第23-24页 |
2.3.3 嵌入式多线程编程技术及关键问题研究 | 第24-31页 |
2.4 高速数据实时读写技术研究 | 第31-34页 |
2.4.1 CPU读写 | 第31页 |
2.4.2 DMA直接存储器访问 | 第31-33页 |
2.4.3 双数据缓存区机制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高速数据实时传输软件需求分析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应用场景 | 第35-36页 |
3.3 功能和性能需求与分析 | 第36-46页 |
3.3.1 软件功能需求与分析 | 第36-40页 |
3.3.2 软件性能需求与分析 | 第40-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多线程高速数据实时传输软件方案设计 | 第47-61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硬件平台 | 第47-49页 |
4.3 软件整体框架 | 第49-50页 |
4.4 多线程数据实时传输软件方案设计 | 第50-59页 |
4.4.1 程序结构设计 | 第51-53页 |
4.4.2 数据接.设计 | 第53-55页 |
4.4.3 子模块设计 | 第55-59页 |
4.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多线程高速数据实时传输软件实现 | 第61-84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线程框架实现 | 第61-65页 |
5.3 各功能模块实现 | 第65-75页 |
5.3.1 DMA数据搬移模块 | 第65-68页 |
5.3.2 音频传输模块 | 第68-70页 |
5.3.3 文件传输模块 | 第70-73页 |
5.3.4 视频传输模块 | 第73-75页 |
5.4 多线程管理实现 | 第75-79页 |
5.4.1 共享资源访问管理 | 第75-76页 |
5.4.2 多线程调度与同步 | 第76-79页 |
5.5 高速数据传输实时性实现 | 第79-82页 |
5.5.1 数据传输速率匹配 | 第79-81页 |
5.5.2 双缓存区机制实现 | 第81-82页 |
5.6 内存管理实现 | 第82-83页 |
5.7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软件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84-96页 |
6.1 引言 | 第84页 |
6.2 软件功能测试与分析 | 第84-91页 |
6.2.1 子功能测试 | 第84-90页 |
6.2.2 整机功能测试与分析 | 第90-91页 |
6.3 软件性能分析 | 第91-95页 |
6.3.1 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 | 第91-92页 |
6.3.2 性能分析 | 第92-95页 |
6.4 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96-98页 |
7.1 全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 第96页 |
7.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个人简历 | 第101-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学位论文评审后修改说明表 | 第103-104页 |
学位论文答辩后勘误修订说明表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