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传导干扰建模与抑制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电磁兼容标准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2 电机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2.1 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7页 |
2.1.1 电机驱动系统的主电路结构 | 第14-15页 |
2.1.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2.2 传导电磁干扰产生机理 | 第17-19页 |
2.3 传导干扰耦合路径分析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电机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 第22-38页 |
3.1 多端口网络等效电路 | 第22-25页 |
3.1.1 二端口网络 π 型等效电路 | 第22-23页 |
3.1.2 N端口网络 π 型等效电路 | 第23页 |
3.1.3 电机的 π 型等效电路 | 第23-25页 |
3.2 电机的等效电路与导纳参数拟合 | 第25-33页 |
3.2.1 电机导纳参数获取 | 第25-27页 |
3.2.2 矢量拟合法 | 第27-30页 |
3.2.3 有理函数的电路实现 | 第30-33页 |
3.3 电机模型验证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高频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8-56页 |
4.1 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实验 | 第38-43页 |
4.1.1 实验平台 | 第38-39页 |
4.1.2 实验方案 | 第39页 |
4.1.3 实验结果 | 第39-43页 |
4.2 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仿真模型 | 第43-53页 |
4.2.1 逆变器干扰源建模 | 第44页 |
4.2.2 逆变器寄生参数模型 | 第44-48页 |
4.2.3 电机模型 | 第48-49页 |
4.2.4 线缆模型 | 第49-52页 |
4.2.5 LISN模型 | 第52-53页 |
4.3 电机驱动系统传导EMI仿真模型验证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电机驱动系统共模EMI抑制 | 第56-70页 |
5.1 电机驱动系统的EMI分析 | 第56-60页 |
5.1.1 电磁干扰分析 | 第56-57页 |
5.1.2 共模电压理论分析 | 第57-58页 |
5.1.3 共模干扰抑制方法 | 第58-60页 |
5.2 EMI滤波器设计 | 第60-68页 |
5.2.1 EMI滤波器特性 | 第60-63页 |
5.2.2 EMI滤波器参数计算 | 第63-64页 |
5.2.3 仿真分析 | 第64-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论文总结 | 第70-72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70页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A 电机等效电路的元件参数表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