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不同气氛下生物质废弃物的快速热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第14-15页
        1.1.2 中国农林废弃物的现状第15页
        1.1.3 生物质废弃物制成生物油的优势第15-16页
    1.2 生物质废弃物的多种热解方式第16-17页
        1.2.1 慢速热解第17页
        1.2.2 快速热解第17页
        1.2.3 闪速热解第17页
    1.3 生物质废弃物制取生物油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1.4 生物油的理化性质和提质改性第19-20页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1.5.1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第20-21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不同气氛下生物质废弃物快速热解的产物分布研究第23-32页
    2.1 实验部分第23页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23页
        2.1.2 实验方法第2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3-31页
        2.2.1 载气流量对水曲柳木屑热解产量的影响第23-24页
        2.2.2 木屑原料用量对水曲柳木屑热解产量的影响第24-26页
        2.2.3 N_2气氛下水曲柳木屑的等温热解情况第26-28页
        2.2.4 CO_2气氛下水曲柳木屑的等温热解情况第28-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生物油产量的响应面法优化分析第32-41页
    3.1 实验部分第32页
        3.1.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32页
        3.1.2 实验方法第3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3.2.1 响应面的参数设定及实验结果第32-34页
        3.2.2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34-40页
        3.2.3 模型验证第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生物油的酸值影响因素研究第41-50页
    4.1 实验部分第41-42页
        4.1.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41页
        4.1.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4.2.1 N_2气氛下制得的水曲柳生物油酸值情况第42-43页
        4.2.2 CO_2气氛下制得的水曲柳生物油酸值情况第43页
        4.2.3 生物油酸值的响应面法优化分析第43-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不同气氛下制得的生物油轻质组分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第50-58页
    5.1 实验部分第50页
        5.1.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50页
        5.1.2 实验方法第5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5.2.1 不同进样浓度对水曲柳生物油组分的测定影响第50-51页
        5.2.2 水曲柳生物油组分测定的重现性第51-52页
        5.2.3 N_2气氛下制得的水曲柳生物油组分情况第52-53页
        5.2.4 CO_2气氛下制得的水曲柳生物油组分情况第53-54页
        5.2.5 匹配度在80%以上的水曲柳生物油组分情况第54-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实施评估研究
下一篇:包钢轨梁轧钢厂节电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