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5-18页 |
1.1 臭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 硫化氢与气道炎症性疾病 | 第16-17页 |
1.3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17-18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2.1.1 动物 | 第18页 |
2.1.2 试剂和抗体 | 第18-19页 |
2.1.3 耗材 | 第19页 |
2.1.4 主要仪器和器械 | 第19-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37页 |
2.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 第21-22页 |
2.2.2 无创气道反应性测定 | 第22页 |
2.2.3 肺泡灌洗及肺组织固定 | 第22-23页 |
2.2.4 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分类 | 第23页 |
2.2.5 肺组织HE染色及图像分析 | 第23-25页 |
2.2.6 TUNEL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凋亡 | 第25-26页 |
2.2.7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和LDH检测 | 第26页 |
2.2.8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促炎细胞因子检测 | 第26-27页 |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7-29页 |
2.2.10 肺组织丙二醛和谷胱甘肽检测 | 第29-31页 |
2.2.11 肺组织Caspase-3 活性检测 | 第31页 |
2.2.12 血清H_2S水平检测 | 第31-32页 |
2.2.13 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HSP27,Akt的磷酸化水平及CBS,CSE的蛋白表达 | 第32-33页 |
2.2.14 H_2S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影响 | 第33-35页 |
2.2.15 统计学分析 | 第35-36页 |
2.2.16 技术路线图 | 第36-3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7-55页 |
3.1 H_2S供体NaHS和H_2S生成酶CSE抑制剂PPG对臭氧诱导的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 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评分 | 第38-40页 |
3.3 H_2S供体NaHS和H_2S生成酶CSE抑制剂PPG对臭氧诱导的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 第40-44页 |
3.4 H_2S供体NaHS和H_2S生成酶CSE抑制剂PPG对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急性臭氧暴露对小鼠血清H_2S水平和H_2S生成酶CSE、CBS表达的的影响 | 第45-48页 |
3.6 H_2S供体NaHS和H_2S生成酶CSE抑制剂PPG对臭氧诱导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8-49页 |
3.7 H_2S供体NaHS和H_2S生成酶CSE抑制剂PPG对急性臭氧暴露小鼠p38 MAPK/HSP27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49-52页 |
3.8 H_2S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作用 | 第52-55页 |
4 讨论 | 第55-79页 |
4.1 臭氧的危害及臭氧诱导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 | 第55-58页 |
4.2 内源性硫化氢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 第58-63页 |
4.3 急性臭氧暴露下调H_2S/CSE、CBS体系 | 第63-65页 |
4.4 H_2S供体NaHS抑制臭氧诱导的气道炎症和肺部炎症 | 第65-69页 |
4.5 H_2S供体NaHS抑制臭氧诱导的氧化应激 | 第69-71页 |
4.6 H_2S供体NaHS抑制臭氧诱导的上皮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 第71-74页 |
4.7 H_2S供体NaHS抑制臭氧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 | 第74-76页 |
4.8 H_2S供体NaHS抑制臭氧诱导的p38 MAPK和HSP27的磷酸化 | 第76-77页 |
4.9 H_2S供体NaHS激活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BKCa通道 | 第77-78页 |
4.10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5 结论 | 第79-8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8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