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碱金属元素迁移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生物质能源与利用技术第12-14页
        1.1.2 碱金属元素在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所引起的技术问题第14-15页
        1.1.3 本文研究对象及意义第15页
    1.2 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碱金属元素迁移研究现状第15-27页
        1.2.1 生物质内碱金属元素的含量及赋存形式第15-17页
        1.2.2 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碱金属元素的气态释放比例第17-20页
        1.2.3 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碱金属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第20-24页
        1.2.4 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碱金属元素的动态释放过程第24-26页
        1.2.5 研究现状总结第26-27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热转化气氛对稻秆内碱及碱土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第29-51页
    2.1 本章引言第29页
    2.2 生物质热转化固定床实验系统与方法第29-35页
        2.2.1 生物质热转化固定床实验系统概述第29-30页
        2.2.2 稻秆样品第30-32页
        2.2.3 生物质热转化实验工况第32-34页
        2.2.4 生物质热转化实验步骤及样品分析方法第34-35页
    2.3 稻秆热转化实验结果第35-45页
        2.3.1 碱及碱土金属元素的气固分布第35-39页
        2.3.2 碱及碱土金属元素的赋存形式第39-45页
    2.4 热转化气氛对碱及碱土金属元素的迁移影响分析第45-49页
        2.4.1 气氛对 K 元素迁移的影响第45-47页
        2.4.2 气氛对 Na 元素迁移的影响第47-48页
        2.4.3 气氛对 Ca、Mg 元素迁移的影响第48-49页
    2.5 本章结论第49-51页
第3章 火焰场内 K 元素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测量的标定方法第51-71页
    3.1 本章引言第51页
    3.2 火焰场内 K 元素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测量与标定系统第51-55页
        3.2.1 火焰场内 K 元素 LIBS 测量与标定系统概述第51-53页
        3.2.2 火焰场内 K 元素 LIBS 测量与标定系统的关键参数选取第53-55页
    3.3 K 元素在火焰场内的浓度分布预测第55-62页
        3.3.1 物理过程描述第55-57页
        3.3.2 火焰场内 K 元素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假设第57页
        3.3.3 火焰场内 K 元素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守恒方程第57-59页
        3.3.4 火焰场内 K 元素浓度分布预测模型边界条件第59-60页
        3.3.5 火焰场内 K 元素浓度分布预测模型计算结果第60-62页
    3.4 火焰场内 K 原子对 K 元素 LIBS 信号的吸收效应第62-65页
    3.5 火焰场内 K 原子自发辐射对 K 元素 LIBS 信号的影响第65-67页
    3.6 火焰场内 K 元素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第67-69页
    3.7 本章结论第69-71页
第4章 松木颗粒燃烧过程中 K 元素动态释放行为研究第71-97页
    4.1 本章引言第71页
    4.2 生物质颗粒 K 元素释放浓度及燃烧温度在线测量实验系统第71-78页
        4.2.1 实验系统概述第71-72页
        4.2.2 双色法测温原理及颗粒温度在线测量系统标定第72-75页
        4.2.3 松木颗粒样品及实验工况第75-76页
        4.2.4 松木颗粒燃烧 K 元素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比例计算方法第76-78页
    4.3 K 元素浓度与颗粒温度同时测量实验结果第78-80页
    4.4 松木颗粒燃烧火焰中 K 元素浓度分布预测第80-87页
        4.4.1 物理过程描述第80-81页
        4.4.2 松木燃烧 K 元素释放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假设第81页
        4.4.3 松木燃烧 K 元素释放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守恒方程第81页
        4.4.4 松木燃烧 K 元素释放浓度分布预测模型边界条件第81-83页
        4.4.5 松木燃烧 K 元素释放浓度分布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3-86页
        4.4.6 松木燃烧 K 元素释放浓度分布预测模型的实验验证第86-87页
    4.5 松木颗粒燃烧不同阶段 K 元素释放行为分析第87-92页
        4.5.1 脱挥发分阶段 K 元素释放行为分析第87-88页
        4.5.2 焦炭燃烧阶段 K 元素释放行为分析第88-90页
        4.5.3 灰分阶段 K 元素释放行为分析第90-92页
    4.6 与文献中生物质热转化 K 元素释放比例的对比与分析第92-95页
        4.6.1 脱挥发分阶段第94页
        4.6.2 焦炭燃烧及灰分阶段第94-95页
    4.7 本章结论第95-97页
第5章 松木颗粒燃烧过程中 K 元素迁移机理与动力学分析第97-118页
    5.1 本章引言第97页
    5.2 松木燃烧过程中 K 元素迁移机理分析第97-99页
    5.3 松木焦炭燃烧过程中 K 元素气态释放动力学模型第99-100页
    5.4 松木焦炭颗粒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第100-112页
        5.4.1 缩核模型第100-103页
        5.4.2 模型参数选取第103-106页
        5.4.3 缩核模型用于松木焦炭颗粒燃烧的合理性验证第106-111页
        5.4.4 松木焦炭颗粒燃烧温度及转化率模拟计算结果第111-112页
    5.5 松木焦炭燃烧 K 元素气态释放的动力学分析第112-115页
    5.6 本章结论第115-11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118-121页
    6.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应链配货博弈决策行为研究
下一篇:复杂表面结霜的实验与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