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非线性频率转换与位相匹配 | 第12-19页 |
1.2 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 | 第19-23页 |
1.3 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及铁电畴壁研究的兴起 | 第23-24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文章结构 | 第24-28页 |
第二章 铁电晶体畴壁的性质、微观结构和制备 | 第28-52页 |
2.1 铁电晶体中的畴壁 | 第28-39页 |
2.1.1 铁电晶体的性质 | 第28-30页 |
2.1.2 铁电晶体中的畴与畴壁 | 第30-34页 |
2.1.3 铁电晶体畴壁的新特性 | 第34-39页 |
2.2 铁电畴壁的理论计算 | 第39-46页 |
2.2.1 铁电畴壁理论计算方法介绍 | 第39-40页 |
2.2.2 铌酸锂畴壁的 GLD 理论计算 | 第40-43页 |
2.2.3 铌酸锂畴壁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43-46页 |
2.3 畴反转的制备 | 第46-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铁电晶体畴界面上的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 | 第52-84页 |
3.1 畴壁切伦科夫型谐波产生的研究 | 第52-61页 |
3.1.1 铁电畴壁上的增强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 | 第53-57页 |
3.1.2 畴壁切伦科夫倍频的耦合波理论 | 第57-61页 |
3.2 畴壁对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的调制作用 | 第61-70页 |
3.2.1 畴壁的低维调制效应 | 第62-65页 |
3.2.2 反常色散匹配下的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 | 第65-70页 |
3.3 铁电晶体内表面上的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 | 第70-77页 |
3.3.1 晶体表面的增强二阶非线性性质 | 第70-71页 |
3.3.2 晶体表面上的非线性极化波 | 第71-73页 |
3.3.3 晶体表面辐射增强的实验研究 | 第73-77页 |
3.4 晶体界面的其他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 | 第77-83页 |
3.4.1 切伦科夫型和频产生研究 | 第77-80页 |
3.4.2 切伦科夫型多次谐波产生研究 | 第80-8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晶体非线性界面上的新型位相匹配谐波产生 | 第84-102页 |
4.1 非线性 SMITH-PURCELL 效应 | 第84-89页 |
4.1.1 周期性畴壁干涉效应 | 第84-87页 |
4.1.2 反常色散匹配情况下的非线性 Smith-Purcell 效应 | 第87-89页 |
4.2 散射光辅助的环形位相匹配 | 第89-94页 |
4.2.1 类反常色散体介质中的环形位相匹配 | 第89-91页 |
4.2.2 类反常色散非线性光子晶体中的环形位相匹配 | 第91-94页 |
4.3 表面反射型位相匹配 | 第94-100页 |
4.3.1 表面反射型二次谐波 | 第95-98页 |
4.3.2 表面反射型高次谐波 | 第98-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晶体界面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的应用 | 第102-114页 |
5.1 畴壁上的非线性切伦科夫辐射用于超短脉冲测量 | 第102-108页 |
5.1.1 基于畴壁非线性的脉冲自相关测量方法 | 第102-105页 |
5.1.2 基于畴壁非线性的 FROG 测量 | 第105-108页 |
5.2 畴壁上的切伦科夫辐射用于畴壁检测 | 第108-11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8页 |
6.1 主要工作 | 第114-11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成果 | 第132-134页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