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21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3. 结果 | 第22-28页 |
3.1 慢复流或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生化检测结果比较 | 第22页 |
3.2 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22-23页 |
3.3 慢复流或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靶血管 IVUS 结果比较 | 第23-24页 |
3.4 慢复流或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靶血管粥样斑块 VH-IVUS 结果比较 | 第24-26页 |
3.5 易损斑块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 | 第26-27页 |
3.6 斑块易损性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39页 |
4.1 PCI 中慢复流或无复流的预测因素及发生机制探讨 | 第28-32页 |
4.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探讨 | 第32-34页 |
4.3 VH-IVUS 对 PCI 中慢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 | 第34-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综述 | 第43-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