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地理空间信息的二三维一体化表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一体化数据模型的建立第17-34页
    2.1 空间数据模型分析第17-22页
        2.1.1 常用的二维空间数据模型第17-19页
        2.1.2 常用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第19-20页
        2.1.3 一体化空间数据模型分析第20-22页
    2.2 一体化空间数据建模第22-23页
        2.2.1 空间数据建模的影响因素第22-23页
        2.2.2 空间数据建模的一般流程第23页
    2.3 一体化地形模型的建立第23-30页
        2.3.1 不规则三角网的体系结构和算法分类第24页
        2.3.2 基于约束条件的不规则三角网构建第24-26页
        2.3.3 模型的简化方法第26-30页
    2.4 一体化地物模型的建立第30-33页
        2.4.1 线状地物的建模方法第31页
        2.4.2 面状地物的建模方法第31页
        2.4.3 点状地物的建模方法第31-33页
        2.4.4 外部环境的建模方法第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一体化空间数据的组织第34-47页
    3.1 空间数据的组织第34-40页
        3.1.1 常用的空间数据组织模式第34-38页
        3.1.2 典型的二三维一体化数据结构第38-40页
        3.1.3 一体化数据组织分析第40页
    3.2 地形数据的一体化组织第40-43页
        3.2.1 等高线生成DEM方法第41页
        3.2.2 DEM内插算法第41页
        3.2.3 TIN与Grid的构建与转换第41-43页
    3.3 地物数据的一体化第43-44页
    3.4 一体化的数据存储第44-46页
        3.4.1 统一的数据模型第44-45页
        3.4.2 栅格数据的存储第45-46页
        3.4.3 矢量数据的存储第46页
        3.4.4 三维模型数据存储第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一体化空间数据的表达第47-59页
    4.1 一体化表达方法第47-52页
        4.1.1 二维空间数据可视化第47-49页
        4.1.2 三维地形可视化第49-51页
        4.1.3 三维地物可视化第51-52页
    4.2 一体化表达的原理分析第52-54页
        4.2.1 二三维一体化的表现形式第52页
        4.2.2 二三维联动技术分析第52-54页
        4.2.3 三种联动技术分析第54页
    4.3 基于数据驱动的一体化表达第54-58页
        4.3.1 二三维一体化的主要流程第55页
        4.3.2 联动规则第55-56页
        4.3.3 联动技术实现第56-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二三维一体化联动实现第59-64页
    5.1 系统设计第59-61页
        5.1.1 系统框架第59-60页
        5.1.2 系统实现流程第60-61页
        5.1.3 系统运行环境第61页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第61-63页
        5.2.1 系统界面第61-62页
        5.2.2 二三维一体化场景联动漫游第62页
        5.2.3 分析查询功能第62-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64页
    6.2 进一步的工作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作者简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层地下热水成因类型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证据--以关中盆地腹部为例
下一篇:基于WebGIS的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