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土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4-2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2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2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1-2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分析 | 第27-36页 |
·土地征收的涵义 | 第27-28页 |
·土地征收权的性质 | 第28-30页 |
·土地征收的法律特征 | 第30-31页 |
·土地征收的法定性 | 第30页 |
·土地征收的强制性 | 第30页 |
·土地征收的补偿性 | 第30-31页 |
·土地征收目的的明确性 | 第31页 |
·土地征收主体的专属性 | 第31页 |
·土地征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31-33页 |
·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 | 第31-32页 |
·土地征收与土地征购 | 第32页 |
·土地征收与土地没收 | 第32页 |
·土地征收与管制性征收 | 第32-33页 |
·土地征收正当性的依据 | 第33-36页 |
·土地征收是政府公共利益职能需要 | 第33-34页 |
·土地征收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产物 | 第34页 |
·土地征收是财产权社会化的结果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美土地征收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36-47页 |
·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历程 | 第36-40页 |
·民国时期 | 第36-37页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第37-38页 |
·集体主义时期 | 第38页 |
·改革开放时期 | 第38-40页 |
·美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变迁 | 第40-45页 |
·美国土地征收的历史渊源 | 第41-43页 |
·美国的土地征收变迁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中美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比较 | 第47-61页 |
·公共利益的内涵 | 第47页 |
·中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 第47-49页 |
·改革开放前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 第47-48页 |
·改革开放后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 第48-49页 |
·美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使用” | 第49-55页 |
·“公共使用”的狭义观点 | 第49-50页 |
·“公共使用”的广义观点 | 第50-55页 |
·中美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比较 | 第55-57页 |
·两国公共利益的共同点 | 第55-56页 |
·两国公共利益的不同点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61页 |
第五章 中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比较 | 第61-77页 |
·征收补偿的基本理论 | 第61-63页 |
·平等对待理论 | 第61-62页 |
·财政幻觉理论 | 第62页 |
·政治市场失灵理论 | 第62-63页 |
·中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 第63-67页 |
·征收补偿原则 | 第63页 |
·征收补偿标准 | 第63-64页 |
·征收补偿范围 | 第64-65页 |
·征收补偿方式 | 第65-66页 |
·征收补偿对象 | 第66-67页 |
·美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 第67-72页 |
·征收补偿原则 | 第67-68页 |
·征收补偿标准 | 第68-70页 |
·征收补偿范围 | 第70页 |
·征收补偿方式 | 第70-71页 |
·征收补偿对象 | 第71-72页 |
·中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比较 | 第72-75页 |
·征收补偿原则比较 | 第72页 |
·征收补偿范围比较 | 第72-73页 |
·征收补偿标准比较 | 第73-74页 |
·征收补偿方式比较 | 第74-75页 |
·征收补偿对象比较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中美土地征收程序比较 | 第77-97页 |
·法律程序 | 第77-78页 |
·法律程序的涵义 | 第77页 |
·正当法律程序在土地征收中的意义 | 第77-78页 |
·中国的土地征收程序 | 第78-81页 |
·建设项目的确定 | 第78页 |
·建设项目用地申请 | 第78-79页 |
·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批准 | 第79-80页 |
·公告和登记 | 第80页 |
·土地征收听证 | 第80-81页 |
·土地征收补偿 | 第81页 |
·美国的土地征收程序 | 第81-90页 |
·土地征收的行政程序 | 第83-85页 |
·土地征收的司法程序 | 第85-90页 |
·中美土地征收程序比较 | 第90-95页 |
·征收程序的主导模式比较 | 第90-91页 |
·征收程序类型的比较 | 第91页 |
·告知程序的比较 | 第91-92页 |
·征收调查程序比较 | 第92-93页 |
·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比较 | 第93页 |
·听证程序比较 | 第93-95页 |
·协议购买程序比较 | 第95页 |
·补偿形成程序比较 | 第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七章 中美土地征收救济制度比较 | 第97-108页 |
·土地征收救济内涵 | 第97页 |
·中国的土地征收救济制度 | 第97-100页 |
·行政救济机制 | 第97-99页 |
·司法救济机制 | 第99-100页 |
·美国的土地征收救济制度 | 第100-102页 |
·司法救济 | 第100-101页 |
·产权监察专员制度 | 第101-102页 |
·中美土地征收救济制度比较 | 第102-106页 |
·司法救济机制比较 | 第102-103页 |
·司法救济成本的比较 | 第103-104页 |
·美国的司法救济与中国的行政救济比较 | 第104-105页 |
·美国的产权监察专员制度与中国的信访比较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八章 完善中国土地征收制度的思考 | 第108-140页 |
·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改革 | 第108-111页 |
·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 第108-110页 |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 第110-111页 |
·制定统一的《土地征收法》 | 第111-117页 |
·土地征收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112-114页 |
·土地征收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114-117页 |
·公共利益的界定 | 第117-120页 |
·公共利益的实体界定 | 第117-118页 |
·公共利益的程序界定 | 第118-120页 |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 | 第120-127页 |
·改革财政体制 | 第120-121页 |
·实行公正补偿原则 | 第121页 |
·拓宽补偿范围 | 第121-123页 |
·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标准 | 第123-125页 |
·采用货币补偿为原则 | 第125-127页 |
·征收程序的改革 | 第127-132页 |
·采用立法征收模式 | 第127-128页 |
·增设紧急征收程序 | 第128页 |
·完善告知程序 | 第128-129页 |
·设立独立的征地调查程序 | 第129-130页 |
·增加公共利益目的认证程序 | 第130页 |
·健全听证程序 | 第130-131页 |
·增加协商购买程序 | 第131页 |
·建立补偿金市场评估程序 | 第131-132页 |
·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改革 | 第132-140页 |
·坚持调解优先 | 第132-133页 |
·完善行政救济机制 | 第133-136页 |
·深化司法救济机制 | 第136-137页 |
·健全信访制度 | 第137-140页 |
结语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8页 |
附件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作者简介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