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问题提出——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 | 第7-12页 |
第一节 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7页 |
第二节 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7-8页 |
第三节 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典型案例 | 第8-9页 |
第四节 我国法律关于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 第9-10页 |
第五节 我国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美国法中判定对第三人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的三项原则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影响原则(THE IMPACT RULE) | 第12-14页 |
一、影响原则的内容 | 第12-13页 |
二、适用该原则的原因 | 第13页 |
三、影响原则的例外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原告在被告过失行为导致的危险范围内(ZONE OF DANGER) | 第14-16页 |
第三节 DILLON测试 | 第16-20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6页 |
二、加州法庭的判决理由 | 第16-20页 |
第三章 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0-36页 |
第一节 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要件 | 第20-24页 |
一、请求权主体资格要件的评价标准 | 第20页 |
二、第三人与直接受害人具有紧密亲属关系及其例外情况 | 第20-24页 |
第二节 同时知悉性要件 | 第24-28页 |
一、美国法中的同时知悉性要件 | 第24-25页 |
二、同时知悉性要件的要求 | 第25-28页 |
第三节 第三人遭受的精神损害 | 第28-31页 |
一、对第三人遭受精神损害的判断 | 第28-29页 |
二、第三人遭受精神损害程度的判断方法 | 第29-31页 |
三、第三人精神损害结果出现的时间 | 第31页 |
第四节 直接受害人的损害结果 | 第31-36页 |
一、直接受害人损害结果的要求 | 第31-33页 |
二、直接受害人损害程度的判断方法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尾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