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理论线损计算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技术和理论概述 | 第14-26页 |
2.1 系统的开发语言 | 第14页 |
2.2 系统的架构选择 | 第14-16页 |
2.3 系统的数据库 | 第16-17页 |
2.4 配电网元件电能损耗数学模型 | 第17-23页 |
2.4.1 配电线路导线损耗等值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4.2 配电变压器绕组损耗等值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4.3 配电变压器铁芯损耗等值数学模型 | 第20页 |
2.4.4 并联电容器损耗等值数学模型 | 第20页 |
2.4.5 电缆线路损耗等值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4.6 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基本假设 | 第21-23页 |
2.5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特点 | 第23页 |
2.6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系统实现步骤 | 第23-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 第26-34页 |
3.1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3.2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3 系统架构的设计 | 第30-31页 |
3.4 系统数据流程的设计 | 第31-32页 |
3.5 理论计算系统的建设步骤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供电公司理论线损计算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34-51页 |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34-36页 |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6-43页 |
4.2.1 线损基础信息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6-38页 |
4.2.2 考核单元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8-39页 |
4.2.3 考核电量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9-40页 |
4.2.4 线损统计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40-42页 |
4.2.5 线损异常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42-43页 |
4.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43-48页 |
4.4 系统的通信协议设计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供电公司理论线损计算系统的实现 | 第51-62页 |
5.1 系统的实现环境 | 第51页 |
5.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1-57页 |
5.3 功能代码 | 第57页 |
5.4 典型代表日理论线损计算 | 第57-58页 |
5.4.1 35Kv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4.2 380v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页 |
5.5 系统的测试 | 第58-61页 |
5.5.1 系统的测试目标和内容 | 第58-60页 |
5.5.2 单元测试 | 第60页 |
5.5.3 集成测试 | 第60页 |
5.5.4 系统测试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