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以A企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8页
        1.2.1 “营改增”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1 “营改增”的必要性第12页
            1.2.1.2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第12-14页
        1.2.2 税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2.1 税务风险管理定义第14-15页
            1.2.2.2 税务风险管理框架第15-16页
            1.2.2.3 税务风险管理实践第16-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20页
2 关键概念的界定第20-26页
    2.1 流转税的内涵第20-21页
    2.2 增值税的内涵第21-22页
    2.3 营业税的内涵第22页
    2.4 营改增的内涵第22-23页
    2.5 税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第23-24页
        2.5.1 税务风险的内涵第23页
        2.5.2 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第23-24页
    2.6 交通运输业概念与特点第24-26页
        2.6.1 交通运输业第24页
        2.6.2 交通运输业行业特点第24-26页
3 “营改增”背景下 A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26-32页
    3.1 A 企业背景介绍第26-28页
        3.1.1 A 企业基本情况第26页
        3.1.2 A 企业涉税情况第26-28页
    3.2 “营改增”背景下 A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第28-32页
        3.2.1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第28-29页
        3.2.2 企业缺乏税务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第29-31页
        3.2.3 A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缺失第31-32页
        3.2.4 A 企业缺乏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第32页
4 “营改增”对 A 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含风险第32-37页
    4.1 营改增导致 A 企业税收政策运用“消极”而带来的风险第32-33页
        4.1.1 企业无法认定增值税范围第32-33页
        4.1.2 企业当期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第33页
        4.1.3 企业未能进行充分的税收筹划第33页
    4.2 营改增导致 A 企业税收政策运用“积极”而带来的风险第33-37页
        4.2.1 企业过多的购进固定资产第35-36页
        4.2.2 企业过多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第36页
        4.2.3 企业提前或延期申报纳税第36页
        4.2.4 企业虚抵进项税额第36-37页
        4.2.5 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转嫁税负第37页
5“营改增”后 A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策建议第37-52页
    5.1 将税务风险管理提升到公司治理层面第37-40页
        5.1.1 重构公司治理框架,提升税务风险治理能力第37-39页
        5.1.2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体系第39页
        5.1.3 明确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职责第39-40页
    5.2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闭环管控机制第40-46页
        5.2.1 确定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第41-42页
        5.2.2 识别“营改增”给企业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第42-43页
        5.2.3 评估“营改增”后企业的税务风险第43-44页
        5.2.4 制定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策略第44-45页
        5.2.5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第45-46页
        5.2.6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监督和改进机制第46页
    5.3 构建针对源于“营改增”导致风险的预警指标第46-52页
        5.3.1 企业“消极”行为预警指标第47-48页
        5.3.2 企业“积极”行为预警指标第48-52页
6 研究结论与不足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及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海信电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