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4 本文开展的工作第12-13页
第2章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组合框架滞回性能数值模拟第13-23页
    2.1 概述第13页
    2.2 试验概况第13-15页
        2.2.1 试件设计第13-14页
        2.2.2 加载方案第14页
        2.2.3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14-15页
    2.3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15-21页
        2.3.1 力学分析模型第15-16页
        2.3.2 材料本构关系第16-20页
        2.3.3 梁柱截面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第20-21页
    2.4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组合框架配筋及时程分析程序第23-31页
    3.1 概述第23页
    3.2 计算模型第23页
    3.3 配筋及时程分析程序编制第23-27页
        3.3.1 程序框图第23-24页
        3.3.2 梁柱截面计算方法第24-27页
    3.4 计算实例第27-30页
        3.4.1 计算条件第27-28页
        3.4.2 计算结果第28-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组合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第31-66页
    4.1 结构分析模型第31-33页
        4.1.1 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时程分析思路第31页
        4.1.2 框架抗震等级划分第31-32页
        4.1.3 柱弯矩增大系数第32页
        4.1.4 结构基本信息第32-33页
    4.2 地震波的选取第33-34页
    4.3 倒塌机制判别第34页
    4.4 地震反应分析第34-64页
        4.4.1 7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第34-45页
        4.4.2 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第45-64页
    4.5 倒塌规律及设计建议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页
    5.2 设计建议第66页
    5.3 展望第66-68页
附录A 框架主程序第68-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矮建筑主体结构风荷载的风向折减效应
下一篇:建设海绵校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烟台大学北校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