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薄矿脉群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地应力测量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急倾斜薄矿脉赋存及开采特点 | 第12-16页 |
1.2.3 急倾斜薄矿脉开采矿山压力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渣滓溪矿区地质和开采概况 | 第22-32页 |
2.1 渣滓溪矿区地质条件 | 第22-26页 |
2.1.1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3-25页 |
2.1.2 矿区内部地质构造 | 第25-26页 |
2.2 渣滓溪薄矿脉群分布特征 | 第26-29页 |
2.2.1 薄矿脉群形态及产状 | 第26-27页 |
2.2.2 薄矿脉群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 第27-29页 |
2.3 渣滓溪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0页 |
2.4 渣滓溪矿区开采现状特征 | 第30-32页 |
2.4.1 矿区开采历史 | 第30页 |
2.4.2 矿床采矿方法 | 第30页 |
2.4.3 矿山井下安全生产现状 | 第30-32页 |
3 渣滓溪矿区原岩地应力测量及计算分析 | 第32-53页 |
3.1 渣滓溪矿区应力场分析 | 第32-33页 |
3.2 渣滓溪矿区地应力现场测试 | 第33-37页 |
3.2.1 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33-34页 |
3.2.2 测点布置 | 第34-36页 |
3.2.3 原岩地应力测量过程 | 第36-37页 |
3.3 渣滓溪矿区地应力测量结果 | 第37-42页 |
3.3.1 应力解除结果 | 第37-39页 |
3.3.2 原岩地应力计算参数 | 第39-40页 |
3.3.3 原岩地应力计算结果 | 第40-42页 |
3.4 渣滓溪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42页 |
3.5 渣滓溪矿区初始地应力场分析 | 第42-46页 |
3.5.1 矿区开采现状的调查 | 第43-44页 |
3.5.2 矿区三维模型建立 | 第44-46页 |
3.6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 | 第46-48页 |
3.6.1 岩石力学实验准备 | 第46页 |
3.6.2 岩石力学实验及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3.7 模型假设及破坏准则 | 第48页 |
3.7.1 基本假设 | 第48页 |
3.7.2 破坏准则 | 第48页 |
3.8 边界条件及原岩地应力场 | 第48-51页 |
3.8.1 边界约束 | 第48-49页 |
3.8.2 边界应力 | 第49-50页 |
3.8.3 初始应力场计算分析 | 第50-5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规则矿脉群开采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53-76页 |
4.1 数值计算模型及相关条件 | 第53-54页 |
4.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4.1.2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 第54页 |
4.1.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54页 |
4.2 单个矿脉开采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54-65页 |
4.2.1 矿块沿走向开采数值计算 | 第54-58页 |
4.2.2 矿块沿倾向开采数值计算 | 第58-64页 |
4.2.3 不同倾角矿脉开采数值计算 | 第64-65页 |
4.3 相邻矿脉群开采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65-74页 |
4.3.1 同中段依次向下开采应力分布规律 | 第66-68页 |
4.3.2 超前一个中段开采应力分布规律 | 第68-71页 |
4.3.3 超前两个中段开采应力分布规律 | 第71-74页 |
4.4 对渣滓溪锑矿科学开采及生产的指导意义 | 第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不规则矿脉群开采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76-84页 |
5.1 几何模型 | 第76页 |
5.2 反转矿脉依次开采应力分布规律 | 第76-81页 |
5.2.1 单中段依次开采数值计算 | 第76-80页 |
5.2.2 单中段依次开采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80-81页 |
5.3 分支复合开采应力分布规律 | 第81-83页 |
5.3.1 分支矿脉开采数值计算 | 第81页 |
5.3.2 复合矿脉开采数值计算 | 第81-82页 |
5.3.3 分支复合矿脉开采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渣滓溪矿床开采应力分布规律验证分析 | 第84-91页 |
6.1 现阶段开采应力分布规律验证分析 | 第84-86页 |
6.2 高应力区识别与验证分析 | 第86-90页 |
6.2.1 高应力区识别分析 | 第86-89页 |
6.2.2 高应力区验证分析 | 第89-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7.1 结论 | 第91-92页 |
7.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