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栽培措施对阴山北麓旱作双低春油菜生理指标及产质量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8-10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油菜栽培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油菜适宜播期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2 油菜适宜种植密度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油菜合理施肥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18页
    2.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概况第17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17页
        2.1.2 供试品种第17页
    2.2 试验设计第17-18页
    2.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18页
    2.4 样品测定方法第18页
    2.5 数据处理分析第18页
    2.6 数据计算公式第1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8-44页
    3.1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8-21页
        3.1.1 不同播期对油菜各生育时期生育天数的影响第19页
        3.1.2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菜株高、茎粗的影响第19-21页
    3.2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1-26页
        3.2.1 不同播期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21-22页
        3.2.2 不同密度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22-24页
        3.2.3 不同施肥量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4页
        3.2.4 播期与密度配合对油菜单株干物质积祟的影响第24-25页
        3.2.5 密度与施肥配合对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5-26页
    3.3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菜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26-27页
        3.3.1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单因素对油菜收获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26页
        3.3.2 播期与密度、密度与施肥配合对油菜收获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26-27页
    3.4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菜叶绿素、SOD、POD、MDA的影响第27-35页
        3.4.1 不同播期对油菜叶绿索、SOD、POD、MDA的影响第27-28页
        3.4.2 不同密度对油菜叶绿索、SOD、POD、MDA的影响第28-29页
        3.4.3 不同施肥量对油菜叶绿素、SOD、POD、MDA的影响第29-30页
        3.4.4 播期与密度配合对油菜叶绿素、SOD、POD、MDA的影响第30-32页
        3.4.5 密度与施肥配合对油菜叶绿素、SOD、POD、MDA的影响第32-34页
        3.4.6 SOD、POD、MDA与油菜产量的相关性第34-35页
    3.5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第35-38页
        3.5.1 不同播期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第35页
        3.5.2 不同密度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第35-36页
        3.5.3 不同施肥量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第36页
        3.5.4 播期与密度配合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第36-37页
        3.5.5 密度与施肥配合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第37-38页
    3.6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菜品质的影响第38-41页
        3.6.1 不同播期对油菜品质的影响第38页
        3.6.2 不同密度对油菜品质的影响第38-39页
        3.6.3 不同施肥对油菜品质的影响第39页
        3.6.4 播期与密度配合对油菜品质的影响第39-40页
        3.6.5 密度与施肥配合对油菜品质的影响第40-41页
    3.7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脂中各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41-43页
        3.7.1 播期、密度、施肥对油脂中各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7.2 播期与密度、密度与施肥配合对油脂中各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42页
        3.7.3 油菜籽粒中各种脂肪酸、粗蛋白、硫甙葡萄糖苷含量相关分析第42-43页
    3.8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第43-44页
        3.8.1 播期、密度、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第43-44页
        3.8.2 播期与密度、密度与施肥配合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第44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4-47页
    4.1 结论第44-45页
    4.2 讨论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月桂的引种试验研究
下一篇:小麦TaFBA1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