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临界CO2热泵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耦合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向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系统耦合形式及运行模式 | 第14-24页 |
2.1 我国太阳能资源及其分布 | 第14-16页 |
2.2 跨临界 CO_2热泵特点 | 第16-20页 |
2.2.1 CO_2工质的特性 | 第16-18页 |
2.2.2 CO_2循环 | 第18-20页 |
2.3 系统耦合形式 | 第20-23页 |
2.3.1 直接耦合 | 第20-21页 |
2.3.2 间接耦合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建筑热负荷及太阳能分布分析 | 第24-43页 |
3.1 建筑动态负荷计算 | 第24-31页 |
3.1.1 建筑热负荷计算条件 | 第24-25页 |
3.1.2 建筑动态热负荷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3.1.3 建筑物外扰的确定 | 第27-28页 |
3.1.4 建筑物内扰的确定 | 第28-29页 |
3.1.5 建筑动态负荷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3.2 太阳能辐射动态计算 | 第31-40页 |
3.2.1 太阳常数及大气衰减 | 第32页 |
3.2.2 太阳辐射角 | 第32-35页 |
3.2.3 集热器斜面上太阳能负荷的动态计算 | 第35-40页 |
3.3 生活热水耗热量的计算 | 第40-42页 |
3.3.1 生活热水用水量的计算 | 第40-41页 |
3.3.2 生活热水耗热量的计算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太阳能辅助跨临界 CO_2热泵的性能分析 | 第43-54页 |
4.1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分析 | 第43-47页 |
4.1.1 太阳能集热器的主要类型 | 第43-46页 |
4.1.2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 | 第46-47页 |
4.2 跨临界 CO_2热泵性能分析 | 第47-53页 |
4.2.1 跨临界 CO_2热泵性能系数计算方法 | 第47-49页 |
4.2.2 热泵系统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不同耦合方式的性能比较 | 第54-62页 |
5.1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的计算方法 | 第54-55页 |
5.2 不同耦合模式下系统综合性能 | 第55-60页 |
5.2.1 对本工程提出的四种耦合模式 | 第55-56页 |
5.2.2 各种模式的系统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5.2.3 各种模式的经济性分析 | 第57-60页 |
5.3 系统的综合评价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