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的法律解读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视为”的一般理论 | 第10-24页 |
一、“视为”的内涵 | 第10-15页 |
(一) “视为”的语义分析 | 第10-13页 |
(二) “视为”的性质分析 | 第13-15页 |
二、“视为”的历史考证 | 第15-19页 |
(一) 罗马法中的“视为” | 第15-16页 |
(二) 大陆法系中的“视为” | 第16-17页 |
(三) 英美法系中的“视为” | 第17-19页 |
三、“视为”的功能 | 第19-24页 |
(一) 展现法律思维 | 第19-21页 |
(二) 保障立法简洁 | 第21页 |
(三) 提高法律效率 | 第21-23页 |
(四) 满足社会需求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法律规范中的“视为” | 第24-39页 |
一、“视为”条款的特征 | 第24-28页 |
(一) “视为”条款的逻辑结构 | 第24-27页 |
(二) “视为”规范的不可反驳性 | 第27-28页 |
二、我国民法中“视为”条款 | 第28-39页 |
(一) 表示法律拟制的“视为”条款 | 第28-32页 |
(二) 表示法律推定的“视为”条款 | 第32-35页 |
(三) 表示注意规定的“视为”条款 | 第35-36页 |
(四) “视为”的否定式 | 第36-39页 |
第三章 “视为”的立法完善 | 第39-51页 |
一、“视为”条款的创制方式 | 第39-41页 |
(一) 立法方式 | 第39-40页 |
(二) 司法解释方式 | 第40-41页 |
二、“视为”条款的创制规则 | 第41-47页 |
(一) 创制必要性 | 第41-42页 |
(二) 遵循事物本质 | 第42-43页 |
(三) 依据法的价值 | 第43-44页 |
(四) 拟制谦抑性 | 第44-47页 |
三、“视为”条款创制中的修辞要素 | 第47-51页 |
(一) “视为”使用混乱的修辞学分析 | 第47-48页 |
(二) 完善“视为”立法的修辞学建议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