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目乌贼生殖系统结构和精卵发生的研究
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of Thesis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综述 | 第11-16页 |
1.1 拟目乌贼简介 | 第11-13页 |
1.1.1 形态特征 | 第11页 |
1.1.2 地理分布 | 第11页 |
1.1.3 生活习性 | 第11-12页 |
1.1.4 经济价值 | 第12页 |
1.1.5 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 头足类生殖系统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1 生殖腺 | 第13页 |
1.2.2 生殖导管 | 第13-14页 |
1.2.3 分泌腺 | 第14页 |
1.3 头足类精卵发生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1 精子和精子发生 | 第14-15页 |
1.3.2 卵子和卵子发生 | 第15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2 拟目乌贼生殖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 | 第16-2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6-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2.2 结果 | 第17-21页 |
2.2.1 雄性生殖系统 | 第17-19页 |
2.2.2 雌性生殖系统 | 第19-21页 |
2.3 讨论 | 第21-23页 |
2.3.1 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精荚的形成 | 第21-22页 |
2.3.2 雌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卵的产出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5页 |
3 拟目乌贼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 | 第25-3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3.1.1 材料 | 第25页 |
3.1.2 方法 | 第25-26页 |
3.2 结果 | 第26-29页 |
3.2.1 精原细胞 | 第26页 |
3.2.2 初级精母细胞 | 第26页 |
3.2.3 次级精母细胞 | 第26-27页 |
3.2.4 精细胞 | 第27-28页 |
3.2.5 成熟精子 | 第28-29页 |
3.3 讨论 | 第29-31页 |
3.3.1 细胞核的形态建成 | 第29-30页 |
3.3.2 顶体的演变 | 第30-31页 |
3.3.3 线粒体的变化 | 第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4 拟目乌贼卵子发生 | 第32-3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4.1.1 材料 | 第32页 |
4.1.2 方法 | 第32-33页 |
4.2 结果 | 第33-35页 |
4.2.1 卵原细胞阶段 | 第33页 |
4.2.2 原生质生长阶段 | 第33-34页 |
4.2.3 间质生长阶段(滤泡内折阶段) | 第34页 |
4.2.4 营养质生长阶段 | 第34-35页 |
4.3 讨论 | 第35-37页 |
4.3.1 关于卵子发生的分期 | 第35页 |
4.3.2 关于滤泡细胞的变化与卵黄的形成 | 第35-36页 |
4.3.3 关于细胞大小的变化 | 第36-37页 |
4.4 小结 | 第37-38页 |
5 拟目乌贼性腺发育 | 第38-4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5.1.1 材料 | 第38页 |
5.1.2 方法 | 第38-39页 |
5.2 结果 | 第39-42页 |
5.2.1 卵巢发育 | 第39-40页 |
5.2.2 精巢发育 | 第40-42页 |
5.2.3 性腺发育过程中各种指数的变化 | 第42页 |
5.3 讨论 | 第42-44页 |
5.3.1 关于性成熟和生殖周期 | 第42-43页 |
5.3.2 关于性腺发育的规律 | 第43-44页 |
5.4 小结 | 第44-45页 |
6 总结 | 第45-4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6.2 创新点 | 第4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图版说明 | 第52-6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