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9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5.1 功能主义理论的建构 | 第10-13页 |
1.5.2 休闲的定义 | 第13-15页 |
1.5.3 休闲功能 | 第15-18页 |
1.5.4 研究评价与展望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2.1 研究地点 | 第20页 |
2.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文献综述法 | 第21页 |
2.3.2 问卷调查法 | 第21-22页 |
2.3.3 半结构访谈法 | 第22-24页 |
第3章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休闲 | 第24-34页 |
3.1 功能主义人类学中的休闲研究 | 第24页 |
3.2 经验功能主义分析方法与休闲 | 第24-29页 |
3.2.1 显功能与潜功能 | 第24-25页 |
3.2.2 正功能、反功能与非功能 | 第25-28页 |
3.2.3 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与休闲 | 第28-29页 |
3.3 结构功能主义与休闲 | 第29-34页 |
3.3.1 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中的休闲功能 | 第29-30页 |
3.3.2 行动系统中的休闲 | 第30-32页 |
3.3.3 休闲的模式变量 | 第32-34页 |
第4章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对个体产生的功能分析 | 第34-48页 |
4.1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价值观 | 第34-36页 |
4.2 休闲功能的作用机理 | 第36-48页 |
4.2.1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所产生的正功能 | 第36-43页 |
4.2.2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活动产生的反功能 | 第43-45页 |
4.2.3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显功能与潜功能的差异性及原因 | 第45-48页 |
第5章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在社会系统中的功能 | 第48-58页 |
5.1 城市休闲对城市环境的顺应作用及其表现 | 第48-50页 |
5.2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在社会中产生的维模功能 | 第50-55页 |
5.2.1 城市职业群体在社会中的位置 | 第51-52页 |
5.2.2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产生的社会和谐作用 | 第52-53页 |
5.2.3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产生的经济文化功能 | 第53-55页 |
5.3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对社会产生的反功能 | 第55-58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6.1.1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所产生的功能现状 | 第58-59页 |
6.1.2 城市职业群体休闲的功能特征 | 第59-60页 |
6.2 扩大正功能与抑制反功能的措施 | 第60-62页 |
6.3 创新之处 | 第62页 |
6.4 局限与不足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 A 厦门城市职业群体休闲功能调查问卷 | 第70-74页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第74-75页 |
附录 C 访谈案例主要情况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