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 汪曾祺研究述评 | 第6-9页 |
(二) 中西“空白”理论比较 | 第9-10页 |
一、 “苦心经营的随便”---汪曾祺小说空白书写的结构表现 | 第10-17页 |
(一) “天地恒久远”——开端·时间的“空白” | 第11-13页 |
(二) “无声胜有声”——中部·情节的“空白” | 第13-14页 |
(三) “慎终追远兮”——结尾·命运的“空白” | 第14-17页 |
二、 清淡的文笔写平常人物——汪曾祺小说空白书写与人物塑造 | 第17-22页 |
(一) “名如其人”——人名的空白 | 第17-19页 |
(二) “平铺直叙”——人称的空白 | 第19-20页 |
(三) “以少胜多”——外貌的空白 | 第20-21页 |
(四) “女强男弱”——男性的空白 | 第21-22页 |
三、 “俗世”生活的审美言说——汪曾祺小说空白书写的美学特征 | 第22-26页 |
(一) 空白与现代韵文 | 第22-23页 |
(二) 空白与意境创造 | 第23-25页 |
(三) 空白与“崇和贵无” | 第25-26页 |
四、 生活的“情致化”——汪曾祺小说空白书写的原因探析 | 第26-31页 |
(一) “绿纱窗外树扶疏,长夏蝉鸣课楷书”——舞文弄墨的孩子 | 第26-27页 |
(二) “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童心盎然的老头儿 | 第27-28页 |
(三) “皓首穷经眼欲枯,自甘寂寞探龙珠”——温柔隐忍的反抗者 | 第28-29页 |
(四) “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日常生活情致化者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