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6-18页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农村阶层分化研究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20-28页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阶层分化的理论 | 第20-22页 |
2.1.1 马克思的阶级阶层理论 | 第20-21页 |
2.1.2 列宁关于阶级阶层的论述 | 第21-22页 |
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阶层的论述 | 第22-23页 |
2.2.1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第22页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论述 | 第22-23页 |
2.3 国内一些学者关于社会阶层分化的理论 | 第23-27页 |
2.3.1 陆学艺的“五个等级、十个阶层”理论 | 第23-26页 |
2.3.2 杨继绳的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山西省晋中市S村阶层分化状况分析 | 第28-42页 |
3.1 S村的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3.1.1 S村的历史地理情况 | 第28页 |
3.1.2 S村的人口概况 | 第28-30页 |
3.1.3 S村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 第30-31页 |
3.2 S村农村阶层分化的状况 | 第31-38页 |
3.2.1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8 年) | 第31-33页 |
3.2.2 改革开放中期(1989-1999 年) | 第33-35页 |
3.2.3 进入新世纪后(2000 年至今) | 第35-38页 |
3.3 S村农村阶层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3.3.1 阶层贫富差距拉大 | 第38-39页 |
3.3.2 农村干群矛盾加剧 | 第39页 |
3.3.3 农村思政工作乏力 | 第39-40页 |
3.3.4 农村社会问题滋生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正确引导和促进山西农村阶层合理分化的对策 | 第42-52页 |
4.1 加大利益整合力度 | 第42-44页 |
4.1.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第42-43页 |
4.1.2 逐步完善分配制度 | 第43-44页 |
4.2 加大基层政治资源整合力度 | 第44-46页 |
4.2.1 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 第44-45页 |
4.2.2 提升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 第45-46页 |
4.3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46-47页 |
4.3.1 强化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 第46-47页 |
4.3.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宣传 | 第47页 |
4.4 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 第47-50页 |
4.4.1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 第47-48页 |
4.4.2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规划 | 第48-49页 |
4.4.3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 | 第49-50页 |
4.5 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1、结论 | 第52页 |
2、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