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分析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PPRC劲性体概述 | 第10-14页 |
1.1.1 基本概念 | 第10-12页 |
1.1.2 生产工艺与流程 | 第12-13页 |
1.1.3 PPRC劲性体的优点 | 第13-14页 |
1.2 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概述 | 第14-15页 |
1.3 复合地基的发展 | 第15-16页 |
1.4 复合地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 第22-34页 |
2.1 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 | 第22-23页 |
2.1.1 桩体作用 | 第22-23页 |
2.1.2 挤密作用 | 第23页 |
2.1.3 褥垫层的调整均化作用 | 第23页 |
2.2 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 第23-25页 |
2.3 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 | 第25-26页 |
2.4 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26-27页 |
2.5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2.5.1 面积比法 | 第28页 |
2.5.2 应力比法 | 第28-29页 |
2.5.3 规范法 | 第29-30页 |
2.6 变形机理及沉降计算 | 第30-33页 |
2.6.1 变形机理 | 第30-31页 |
2.6.2 变形沉降计算 | 第31-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工程实例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46页 |
3.1 有限单元法及ANSYS软件介绍 | 第34-35页 |
3.1.1 有限单元法介绍 | 第34页 |
3.1.2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 | 第34-35页 |
3.2 工程实例 | 第35-41页 |
3.2.1 工程实例概况 | 第35-36页 |
3.2.2 工程现场施工方案 | 第36-40页 |
3.2.3 工程实例现场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3.3.1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1-43页 |
3.3.2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3页 |
3.3.3 接触单元的选取 | 第43页 |
3.4 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3-45页 |
3.4.1 基本假设 | 第43页 |
3.4.2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3-44页 |
3.4.3 有限元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46-58页 |
4.1 概述 | 第46页 |
4.2 有限元对比分析 | 第46-48页 |
4.2.1 变形特性 | 第46-47页 |
4.2.2 承载特性 | 第47-48页 |
4.3 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2页 |
4.3.1 桩长径比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2 土体模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3 桩体模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 应用前景 | 第52-56页 |
4.4.1 PPRC劲性体复合地基的优势 | 第52-53页 |
4.4.2 经济性对比分析 | 第53-56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