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方言现象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沈从文简介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语料来源 | 第15-17页 |
2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方言运用的总体情况 | 第17-35页 |
2.1 沈从文写作时运用方言的动因 | 第17-20页 |
2.1.1 浓厚的方言情结 | 第17-18页 |
2.1.2 文化身份的自觉选择 | 第18-20页 |
2.1.3 文艺思潮 | 第20页 |
2.2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方言运用的历程 | 第20-24页 |
2.3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方言现象的呈现情况 | 第24-32页 |
2.3.1 呈现特点 | 第24-27页 |
2.3.2 呈现方式 | 第27-32页 |
2.4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方言运用的不足 | 第32-35页 |
3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方言要素的选用及其表现功能 | 第35-61页 |
3.1 方言名词性词语的选用及其表现功能 | 第35-42页 |
3.1.1 方言指物词语 | 第35-40页 |
3.1.2 方言人名和称谓词语 | 第40-42页 |
3.2 方言动词性词语的选用及其表现功能 | 第42-48页 |
3.2.1 一般方言动词 | 第42-45页 |
3.2.2 方言动词短语 | 第45-48页 |
3.3 方言形容词的选用及其表现功能 | 第48-53页 |
3.3.1 方言形容词一般形式 | 第48-50页 |
3.3.2 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 | 第50-53页 |
3.4 方言比喻的选用及其表现功能 | 第53-56页 |
3.5 俗语歌谣的选用及其表现功能 | 第56-61页 |
3.5.1 俗语 | 第56-57页 |
3.5.2 歌谣 | 第57-61页 |
4 从方言视域看《边城》中的湘西世界 | 第61-72页 |
4.1 《边城》中方言所展示的湘西乡土气息 | 第61-65页 |
4.1.1 《边城》中方言所展现的乡土生活 | 第61-63页 |
4.1.2 《边城》中方言所反映的地域文化 | 第63-65页 |
4.2 《边城》中方言折射的人情风俗 | 第65-67页 |
4.2.1 《边城》中方言所体现的风土人情 | 第65-66页 |
4.2.2 《边城》中方言所呈现的湘西风俗 | 第66-67页 |
4.3 《边城》中方言塑造的人物形象 | 第67-72页 |
4.3.1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言词句 | 第67-69页 |
4.3.2 凸显人物个性的对话 | 第69-72页 |
5 结语 | 第72-74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72-73页 |
5.2 本文的不足和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