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1-25页 |
1.1 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 第11-13页 |
1.1.1 双金属概述 | 第11页 |
1.1.2 双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其催化特性 | 第11-12页 |
1.1.3 镍铁双金属催化剂 | 第12-13页 |
1.2 乙酰丙酸催化加氢 | 第13-19页 |
1.2.1 生物质的概述与组成 | 第13-14页 |
1.2.2 生物质的利用 | 第14页 |
1.2.3 生物质平台化合物 | 第14-15页 |
1.2.4 乙酰丙酸概述 | 第15-16页 |
1.2.5 乙酰丙酸催化转化为γ-戊内酯 | 第16-19页 |
1.3 电催化析氧 | 第19-23页 |
1.3.1 电解水概述 | 第19-20页 |
1.3.2 电解水析氧反应 | 第20-21页 |
1.3.3 析氧催化剂 | 第21-22页 |
1.3.4 镍铁双金属基析氧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本文思路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 第25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8页 |
2.2.1 一维碳基载体负载的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二维碳基载体负载的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三维碳基载体负载的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8-29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28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8页 |
2.3.3 比表面和孔径分布(BET) | 第28-29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9页 |
2.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 第29页 |
2.3.6 拉曼光谱仪(Raman) | 第29页 |
2.3.7 穆斯堡尔谱(Mossbauer Spectrum) | 第29页 |
2.3.8 同步辐射L-边吸收结构(L-edge XANES) | 第29页 |
2.4 催化性能测试 | 第29-33页 |
2.4.1 热催化-加氢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2.4.2 电催化-析氧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Ni_3Fe NPs@C催化剂对乙酰丙酸的选择加氢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46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2.1 催化剂制备 | 第34-35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3.3.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35-38页 |
3.3.2 乙酰丙酸的直接加氢性能研究 | 第38-40页 |
3.3.3 乙酰丙酸的转移加氢性能研究 | 第40-42页 |
3.3.4 催化剂的活性对比及分析 | 第42-43页 |
3.3.5 催化剂的循环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3.3.6 转化路径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Fe掺杂的Ni_(12)P_5催化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2.1 催化剂制备 | 第47-48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4.3.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48-51页 |
4.3.2 Fe掺杂的Ni_(12)P_5的OER性能及分析 | 第51-52页 |
4.3.3 Fe掺杂的Ni_xP的OER性能比较与分析 | 第52-54页 |
4.3.4 OER机理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不同碳基载体负载的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57-64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5.2.1 催化剂制备 | 第57-58页 |
5.2.2 实验过程 | 第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5.3.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58-60页 |
5.3.2 不同碳基载体负载的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比较 | 第60页 |
5.3.3 氮掺杂的石墨烯负载的镍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60-61页 |
5.3.4 磷掺杂的生物质多孔碳负载的镍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