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前言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山地建筑结构简介及存在的问题 | 第8-10页 |
1.2.2 掉层结构体系的特点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掉层结构侧向刚度研究及PERFORM-3D弹塑性功能介绍 | 第16-32页 |
2.1 楼层侧向刚度的定义 | 第16-17页 |
2.2 掉层部分柱抗侧刚度的计算方法 | 第17-23页 |
2.2.1 计算构件抗侧刚度的常用方法 | 第17-18页 |
2.2.2 掉层结构底部抗侧刚度的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2.2.3 掉层结构底部抗侧刚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20-23页 |
2.3 掉层结构竖向不规则研究 | 第23-25页 |
2.4 PERFORM-3D动力弹塑性功能介绍 | 第25-31页 |
2.4.1 基本介绍 | 第25页 |
2.4.2 纤维模型 | 第25-27页 |
2.4.3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27-28页 |
2.4.4 钢筋本构 | 第28-29页 |
2.4.5 滞回模型 | 第29-30页 |
2.4.6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掉层结构不同刚度控制方案的结果分析研究 | 第32-78页 |
3.1 控制不同刚度分布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 第32-58页 |
3.1.1 算例设计 | 第32-35页 |
3.1.2 不同刚度分布的弹性分析 | 第35-39页 |
3.1.3 不同刚度分布的弹塑性分析 | 第39-58页 |
3.1.4 本节小结 | 第58页 |
3.2 控制等效侧向刚度比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 第58-70页 |
3.2.1 等效侧向刚度比的定义 | 第59页 |
3.2.2 等效侧向刚度比控制下的弹性分析 | 第59-63页 |
3.2.3 等效侧向刚度比控制下的弹塑性分析 | 第63-69页 |
3.2.4 本节小结 | 第69-70页 |
3.3 对应部分刚度比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 第70-78页 |
3.3.1 对应部分刚度比的弹性分析 | 第71-72页 |
3.3.2 对应部分刚度比的弹塑性分析 | 第72-77页 |
3.3.3 本节小结 | 第77-78页 |
4 刚度控制方案的对比研究 | 第78-82页 |
4.1 弹性分析对比研究 | 第78页 |
4.2 弹塑性分析对比研究 | 第78-8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2-86页 |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82-83页 |
5.2 本文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