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4.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4-15页 |
1.4.2 诱导性技术变革理论 | 第15页 |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河南省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 | 第16-19页 |
2.1 粮食耕种面积稳定 | 第16页 |
2.2 粮食生产实现了总产量和单产的双提高 | 第16-17页 |
2.3 粮食产品结构逐渐优化 | 第17-19页 |
3 河南省粮食生产的隐忧 | 第19-29页 |
3.1 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 | 第19页 |
3.2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 第19-20页 |
3.3 优质耕地资源大量损失 | 第20-24页 |
3.3.1 工业化、城市化占用耕地 | 第20-22页 |
3.3.2 耕地质量日益下降 | 第22-24页 |
3.3.3 耕地保护“占优补劣”倾向普遍 | 第24页 |
3.4 水资源短缺 | 第24-25页 |
3.4.1 水资源总量不足 | 第24-25页 |
3.4.2 河南省水资源污染严重 | 第25页 |
3.5 农业灾害频发发生 | 第25-28页 |
3.6 小农经济,经济效益低 | 第28-29页 |
4 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 第29-42页 |
4.1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和水资源 | 第29-32页 |
4.1.1 从法律高度保障耕地资源 | 第29-31页 |
4.1.1.1 以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严禁非法侵占或毁损耕地 | 第29-31页 |
4.1.1.2 依法保护农田和水资源不受污染 | 第31页 |
4.1.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第31-32页 |
4.1.2.1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4.1.2.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第32页 |
4.2 挖掘可耕地潜力 | 第32-34页 |
4.2.1 积极推进荒地开垦和土地复垦开发 | 第32页 |
4.2.2 节约粮食,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 第32-33页 |
4.2.3 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 第33-34页 |
4.3 加大粮食生产中低碳生产方式的补贴力度 | 第34-35页 |
4.4 鼓励和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领域转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第35-37页 |
4.5 坚持不懈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 第37-39页 |
4.5.1 协调粮食产销区财政经济利益关系,保护种粮积极性 | 第37-38页 |
4.5.2 拓宽农民收入源,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第38-39页 |
4.6 推进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 | 第39-40页 |
4.7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