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 | 第13-19页 |
1.2.1 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过程 | 第13-14页 |
1.2.2 光催化反应中的吸附作用 | 第14页 |
1.2.3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带隙激发 | 第14-15页 |
1.2.4 光生载流子去活化的过程 | 第15页 |
1.2.5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15-17页 |
1.2.6 有机污染物分子的光降解机制 | 第17-19页 |
1.3 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1.3.1 光催化剂本身的影响 | 第19-21页 |
1.3.2 环境的影响 | 第21-23页 |
1.4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 | 第23-26页 |
1.4.1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的分类 | 第23-25页 |
1.4.2 Schotky势垒和能带弯曲 | 第25-26页 |
1.5 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氧化亚铜/氧化锌晶须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52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29-30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3 样品光催化性能的检测 | 第31-32页 |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2-51页 |
2.3.1 氧化亚铜形貌的影响 | 第32-38页 |
2.3.2 铜盐量的影响 | 第38-51页 |
2.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氧化铜纳米颗粒/氧化锌晶须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2-66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3.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53页 |
3.2.2 样品的制备 | 第53-54页 |
3.2.3 样品光催化性能的检测 | 第54页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4-65页 |
3.3.1 铜盐量的影响 | 第54-58页 |
3.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8-65页 |
3.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鳞片状氧化铜/氧化锌晶须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6-85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4.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67页 |
4.2.2 样品的制备 | 第67-68页 |
4.2.3 光催化性能的检测 | 第68页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8-84页 |
4.3.1 PEG400浓度的影响 | 第68-78页 |
4.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8-84页 |
4.4 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