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交涉使群体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交涉使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1-20页 |
一、19世纪中后期清朝地方外交体制及其弊端 | 第11-13页 |
二、20世纪初处理地方外交事务的需求 | 第13-14页 |
三、国家外交体制变革的影响 | 第14-15页 |
四、地方外交体制变革的直接产物 | 第15-20页 |
第二章 官僚体系中的交涉使 | 第20-30页 |
一、新的官僚群体—交涉使的产生 | 第20-26页 |
二、交涉使在官僚群体中的地位 | 第26-30页 |
第三章 交涉使的群体结构剖析 | 第30-40页 |
一、交涉使群体的籍贯与任职年龄 | 第30-32页 |
二、交涉使群体的教育背景 | 第32-34页 |
三、交涉使群体的职业经历分析 | 第34-37页 |
四、交涉使群体离职后的经历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交涉使的外交活动 | 第40-58页 |
一、保护与管理在华外人 | 第40-42页 |
二、办理地方外事交往 | 第42-43页 |
三、维护国家利权 | 第43-48页 |
四、办理地方对外交涉 | 第48-52页 |
五、办理地方华洋诉讼交涉 | 第52-56页 |
六、交涉使办理的其他事项 | 第56-58页 |
第五章 交涉使群体的历史评价 | 第58-63页 |
一、交涉使群体的共性与差异 | 第58-59页 |
二、交涉使的历史贡献与影响 | 第59-60页 |
三、交涉使的不足及其成因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研宄生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