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酸雨论文

拟南芥对三种类型模拟酸雨不同响应机制研究

缩略词第10-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8页
    1.1 酸雨研究进展第15-20页
        1.1.1 酸雨的成因及酸雨类型第15-16页
        1.1.2 酸雨的危害第16-20页
    1.2 植物体内氮代谢途径及作用第20-22页
        1.2.1 植物体内氮代谢途径第20-22页
        1.2.2 外界环境对植物体内中氮代谢的影响第22页
    1.3 一氧化氮(NO)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第22-27页
        1.3.1 NO的理化性质第22-23页
        1.3.2 植物体内NO的生物合成第23-25页
        1.3.3 NO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第25-27页
    1.4 论文立题依据和科学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8-37页
    2.1 材料培养与酸雨处理第28-29页
    2.2 仪器与药品第29页
        2.2.1 仪器设备第29页
        2.2.2 试剂和药品第29页
    2.3 测定方法第29-36页
        2.3.1 拟南芥叶片伤斑面积计算及拟南芥鲜重的测定第29-30页
        2.3.2 拟南芥叶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测定第30页
        2.3.3 拟南芥叶片内过氧化氢的染色及其含量的测定第30页
        2.3.4 拟南芥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2.3.5 拟南芥叶片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第31页
        2.3.6 拟南芥内硝酸盐,亚硝酸盐,铵态氮及氮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2.3.7 拟南芥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的测定第32-33页
        2.3.8 拟南芥叶片内NO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3.9 拟南芥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3-36页
    2.4 数据处理第36-37页
第三章 结果第37-48页
    3.1 三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拟南芥叶片伤斑面积及叶绿素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2 三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拟南芥叶片可溶性蛋白、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谷胱甘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8-40页
    3.3 三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拟南芥氮代谢的影响第40-42页
        3.3.1 三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拟南芥氮代谢途径相关产物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3.3.2 三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拟南芥体内氮代谢过程相关酶活力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41-42页
    3.4 三种类型模拟酸雨对拟南芥叶片中NO水平的影响第42-43页
    3.5 外源NO供体对模拟酸雨处理下拟南芥幼苗的影响第43-46页
        3.5.1 不同浓度SNP对模拟酸雨处理下拟南芥幼苗鲜重、叶片伤斑面积、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3.5.2 外源施加SNP对三种类型酸雨处理下拟南芥的叶片伤斑面积、鲜重、MDA和NO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3.6 外源NO清除剂、NR及NOS酶抑制剂对三种模拟酸雨处理下拟南芥的叶片伤斑面积和NO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7 酸雨对内源NO水平偏高拟南芥突变体nox1和内源NO水平偏低拟南芥突变体Atnoa1及nia1,nia2的影响第47-48页
第四章 讨论第48-55页
    4.1 硝酸型模拟酸雨比混合型和硫酸型模拟酸雨对拟南芥伤害小第48-49页
    4.2 拟南芥通过提高体内氮代谢水平应对酸雨胁迫第49-51页
    4.3 NO参与植物应对酸雨胁迫响应过程第51-53页
        4.3.1 硝酸型模拟酸雨处理下的拟南芥比混合型和硫酸型模拟酸雨处理下的拟南芥体内NO水平高第51页
        4.3.2 外源NO供体缓解酸雨对拟南芥的伤害,NO清除剂、NR及NO合成酶(NOS)抑制剂则加重酸雨对拟南芥的伤害第51-52页
        4.3.3 内源NO水平高的拟南芥受酸雨伤害轻,内源NO水平低的拟南芥受酸雨伤害更严重第52-53页
    4.4 植物通过增强氮代谢和NO水平应对酸雨胁迫响应过程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ygo2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脂肪分化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南海及福建近岸水体中群落与细菌呼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