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1.1 沙门氏菌简介 | 第10页 |
1.2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 第10-29页 |
1.2.1 培养法 | 第11-12页 |
1.2.2 免疫学法 | 第12-13页 |
1.2.3 核酸杂交法 | 第13-14页 |
1.2.4 变温核酸扩增方法 | 第14-16页 |
1.2.5 等温核酸扩增方法 | 第16-27页 |
1.2.5.1 环介导等温扩增 | 第16-18页 |
1.2.5.2 依赖于解旋酶的等温核酸扩增 | 第18-19页 |
1.2.5.3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 | 第19-20页 |
1.2.5.4 重组酶聚合扩增 | 第20-21页 |
1.2.5.5 滚环扩增 | 第21-22页 |
1.2.5.6 指数等温扩增 | 第22-24页 |
1.2.5.7 单引物引发的核酸扩增 | 第24-25页 |
1.2.5.8 基于变性泡介导的链交换扩增 | 第25-27页 |
1.2.6 传统沙门氏菌RNA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1.2.6.1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 | 第27-28页 |
1.2.6.2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 | 第28-29页 |
1.2.6.3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 | 第29页 |
1.3 不同表征方法在沙门氏菌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等温核酸扩增反应对沙门氏菌检测的研究 | 第32-54页 |
2.1 引言 | 第32-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41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2.2.2 沙门氏菌培养基的配制及增菌培养 | 第35页 |
2.2.3 沙门氏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5-36页 |
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6-37页 |
2.2.4.1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 | 第36-37页 |
2.2.4.2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制备 | 第37页 |
2.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7-39页 |
2.2.5.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 第37-38页 |
2.2.5.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制备 | 第38-39页 |
2.2.5.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产物 | 第39页 |
2.2.6 实时荧光检测体系 | 第39-41页 |
2.2.6.1 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体系 | 第39-40页 |
2.2.6.2 基于变性泡介导的链交换扩增反应体系 | 第40-41页 |
2.3 结果讨论 | 第41-52页 |
2.3.1 沙门氏菌基因组DNA电泳表征 | 第41-43页 |
2.3.2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对沙门氏菌检测的研究 | 第43-48页 |
2.3.2.1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反应实验原理 | 第43页 |
2.3.2.2 LAMP反应扩增温度的研究 | 第43-44页 |
2.3.2.3 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4-46页 |
2.3.2.4 灵敏度的检测 | 第46-47页 |
2.3.2.5 对提高LAMP反应速率的探究 | 第47-48页 |
2.3.3 变性泡介导的链交换扩增对沙门氏菌检测的研究 | 第48-52页 |
2.3.3.1 实验机理验证 | 第49页 |
2.3.3.2 SEA方法对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检测 | 第49-50页 |
2.3.3.3 SEA方法对沙门氏菌的灵敏度检测 | 第50-51页 |
2.3.3.4 抗干扰检测 | 第51-52页 |
2.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基于内切酶和聚合酶联用的链交换扩增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4-78页 |
3.1 引言 | 第54-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60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56-58页 |
3.2.2 RNA的提取与浓度估计 | 第58-59页 |
3.2.3 模拟样本的处理 | 第59页 |
3.2.4 高等链交换扩增(ASEA)反应体系 | 第59-60页 |
3.2.4.1 实时荧光检测体系 | 第59页 |
3.2.4.2 肉眼可视化比色检测体系 | 第59-60页 |
3.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60-63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60-62页 |
3.3.2 核酸链的设计 | 第62-6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3-76页 |
3.4.1 实验机理验证 | 第63-64页 |
3.4.2 SEA-EXPAR扩增方法的构建 | 第64-65页 |
3.4.3 ASEA与SEA-EXPAR方法的比较 | 第65-66页 |
3.4.4 不同浓度寨卡病毒RNA的检测 | 第66-67页 |
3.4.5 DNA聚合酶的浓度优化 | 第67-68页 |
3.4.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浓度优化 | 第68-69页 |
3.4.7 ASEA方法灵敏度验证 | 第69-71页 |
3.4.8 ASEA方法特异性检测 | 第71-73页 |
3.4.9 ASEA方法抗干扰能力检测 | 第73-74页 |
3.4.10 沙门氏菌RNA灵敏度验证 | 第74-75页 |
3.4.11 沙门氏菌模拟实际样本的检测 | 第75-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展望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附录:论文中使用的缩略词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