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清初吴中遗民僧及其文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现状第8-9页
    二、研究价值第9-10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0-12页
        (一) 研究思路第10页
        (二) 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一章 清初遗民僧问题概说第12-22页
    第一节 “遗民僧”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第二节 清初遗民僧产生的原因第13-18页
        一、政治环境的促使第13-15页
        二、社会环境的熏陶第15-16页
        三、佛教盛行的影响第16-18页
    第三节 遗民僧的地域分布第18-22页
第二章 清初吴中地域氛围及遗民僧事迹考第22-36页
    第一节 清初吴中地域氛围第22-25页
        一、政治氛围第22-24页
        二、佛教氛围第24-25页
    第二节 吴中遗民僧事迹考第25-36页
        一、隐遁型第26-30页
        二、传统型第30-33页
        三、云游型第33-36页
第三章 清初遗民僧的生存、活动与思想第36-48页
    第一节 遗民僧的生存第36-38页
        一、依佛寺生存第36页
        二、靠家中或友人接济第36-38页
    第二节 遗民僧的活动第38-42页
        一、政治活动第38-39页
        二、佛教活动第39-40页
        三、文学活动第40-42页
    第三节 遗民僧的思想第42-48页
        一、遗民思想第42-45页
        二、佛教思想第45-48页
第四章 清初遗民僧的文学创作第48-60页
    第一节 遗民僧文学创作的总体特点第48-50页
        一、遗民思想的表现第48-49页
        二、对明代文学的反思第49页
        三、文学中的“佛禅”第49-50页
    第二节 熊开元的文学创作第50-55页
        一、散曲第51-52页
        二、序文第52-54页
        三、杂著第54-55页
    第三节 隐遁修行遗民僧的诗歌创作第55-60页
        一、叶绍袁的亡国悲叹第56-57页
        二、吴有涯的借“禅”浇愁第57-58页
        三、薛寀的“佛禅参半”第58-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金元陶瓷上题写的诗词曲研究
下一篇:敦煌变文与日本古代相关讲史类题材文学作品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