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9-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 研究地点的选取 | 第23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5 数据的处理 | 第25-26页 |
2.6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3 风力侵蚀 | 第27-34页 |
3.1 起沙风 | 第27-29页 |
3.2 风蚀能量计算 | 第29-30页 |
3.3 风力侵蚀对两岸河谷谷坡坡岸的影响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水力侵蚀 | 第34-42页 |
4.1 侵蚀性降雨 | 第34-35页 |
4.2 水蚀能量计算 | 第35-36页 |
4.3 水力侵蚀对两岸河谷谷坡坡岸的影响 | 第36-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风水复合侵蚀 | 第42-49页 |
5.1 风水复合侵蚀能量年变化 | 第42页 |
5.2 风水复合侵蚀年变化特征 | 第42-44页 |
5.3 风水复合侵蚀对河谷谷坡的影响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44-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6 结论 | 第49-51页 |
7 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