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日本国政调查权研究--兼与我国特定问题调查制度比较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2页
一、国政调查权概述第12-20页
    (一) 国政调查权含义界定第12-13页
        1. 日本的国政调查权第12页
        2. 美国和我国的类似制度第12-13页
    (二) 国政调查权的起源和发展第13-20页
        1. 国政调查权的理论基础第13-16页
        2. 日本国政调查权的发展第16-17页
        3. 调查权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第17-18页
        4. 我国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8-20页
二、日本国政调查权制度考察第20-34页
    (一) 国政调查权的性质——独立权能说和辅助权能说之争第20-21页
    (二) 国政调查权的主体第21-22页
    (三) 国政调查权的调查范围第22-24页
    (四) 国政调查权的调查手段与程序第24-31页
        1. 国政调查权的调查手段第24-28页
        2. 国政调查权的程序规定第28-29页
        3. 关于拒绝作证之情形第29-31页
    (五) 总结与思考第31-34页
        1. 国政调查权对日本政治良性发展的积极作用第31-32页
        2. 国政调查权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第32页
        3. 国政调查权对于其他监督权的意义第32页
        4. 国政调查权之反思第32-34页
三、日本国政调查权与我国特定问题调查制度比较第34-50页
    (一) 我国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简述第34-39页
        1. 现有规定第34-36页
        2. 特定问题调查制度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第36-39页
    (二) 我国特定问题调查制度与日本国政调查权的比较第39-45页
        1. 政治制度之差异第39-40页
        2. 调查主体之差异第40-42页
        3. 调查范围之差异第42-44页
        4. 调查制度和程序之差异第44-45页
    (三) 借鉴视角下我国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的完善第45-50页
        1. 扩大调查范围第45-46页
        2. 赋予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以常规性调查权第46-47页
        3. 厘清人大特委会与行政权、检察权、司法权之间调查范围的不同第47-48页
        4. 借鉴强制作证制度及程序方面的制度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研究--以《侵权责任法》的完善为视角
下一篇:农民合作何以发生--以湖北省红安县长岗村筹资修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