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相干光通信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LDPC码的基本概念 | 第18-26页 |
2.1 LDPC码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2 准循环LDPC码 | 第19页 |
2.3 LDPC码构造方法 | 第19-21页 |
2.3.1 随机构造法 | 第19-20页 |
2.3.2 结构构造法 | 第20-21页 |
2.4 LDPC码的译码算法 | 第21-26页 |
2.4.1 BF译码算法 | 第21-22页 |
2.4.2 BP译码算法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基于有限域的LDPC码构造 | 第26-39页 |
3.1 有限域中元素的向量扩展 | 第26-28页 |
3.1.1 有限域中元素的二元扩展 | 第26-27页 |
3.1.2 有限域中元素的多元扩展 | 第27-28页 |
3.2 基于有限域的QC-LDPC码构造 | 第28-36页 |
3.2.1 基于有限域的QC-LDPC码的构造方法 | 第28-31页 |
3.2.2 基于有限域的QC-LDPC码的性能分析 | 第31-36页 |
3.3 基于有限域的NB-QC-LDPC码构造 | 第36-39页 |
3.3.1 基于有限域的NB-QC-LDPC码的构造 | 第36-37页 |
3.3.2 基于有限域的NB-QC-LDPC码的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相干光通信中的高阶码型调制 | 第39-61页 |
4.1 马赫-曾尔德(MZ)调制器 | 第39-41页 |
4.2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QPSK调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49页 |
4.2.1 QPSK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4.2.2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QPSK调制的仿真实现 | 第42-49页 |
4.3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16QAM调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4页 |
4.3.1 16QAM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4.3.2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16QAM调制的仿真实现 | 第50-54页 |
4.4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16APSK调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61页 |
4.4.1 16APSK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54-55页 |
4.4.2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16APSK调制的仿真实现 | 第55-61页 |
第五章 100G DP-QPSK系统的性能仿真 | 第61-73页 |
5.1 100G DP-QPSK系统简介 | 第61-62页 |
5.2 100G DP-QPSK系统的子模块仿真实现 | 第62-70页 |
5.2.1 DP-QPSK系统的发射机 | 第62-64页 |
5.2.2 DP-QPSK系统的相干接收机 | 第64-65页 |
5.2.3 DP-QPSK系统的DSP处理算法 | 第65-68页 |
5.2.4 FEC编译码器 | 第68-70页 |
5.3 100G DP-QPSK系统的性能仿真 | 第70-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