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4页 |
1.1 锕系核放射化学 | 第9-13页 |
1.2 分离锕系核素的相关配体 | 第13-30页 |
1.2.1 柔性八齿氮配位低聚吡咯配合物的合成 | 第13-21页 |
1.2.2 有机环戊二烯配合物的发展研究 | 第21-30页 |
1.3 锕系计算化学进展 | 第30-31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2章 理论方法 | 第34-41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4-36页 |
2.1.1 广义梯度近似 | 第35-36页 |
2.1.2 杂化泛函 | 第36页 |
2.2 基组 | 第36-38页 |
2.2.1 Slater型轨道 | 第37页 |
2.2.2 Gaussian基组 | 第37-38页 |
2.3 相对论效应 | 第38-39页 |
2.4 溶剂化效应 | 第39-40页 |
2.4.1 COSMO模型 | 第39-40页 |
2.4.2 溶剂对配合物性质的影响 | 第40页 |
2.5 QTAIM拓扑分析 | 第40-41页 |
第3章 二价双核铀聚吡咯配合物结构设计和铀-铀多重键的理论研究 | 第41-58页 |
3.1 引言 | 第41-43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3.3.1 几何结构和相对稳定性 | 第44-48页 |
3.3.2 原子电荷、电子自旋密度和轨道布居 | 第48-50页 |
3.3.3 分子轨道和金属多重键 | 第50-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环戊二烯基铀化合物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的理论计算 | 第58-80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8页 |
4.3.1 结构性质 | 第60-64页 |
4.3.2 QTAIM分析 | 第64-67页 |
4.3.3 电荷与自旋 | 第67-69页 |
4.3.4 电子结构 | 第69-75页 |
4.3.5 还原电势 | 第75-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