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想象的共同体--弹幕视频中的互动仪式链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1 关于互动仪式的研究第11-12页
        1.3.2 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3 研究成果评述第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文本分析第14-15页
        1.4.2 问卷调查第15页
        1.4.3 深度访谈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网络弹幕视频发展历程及用户主体分析第16-22页
    2.1 二次元:弹幕诞生的基因第16-17页
    2.2 主流网站:弹幕发展的推手第17页
    2.3 直播:弹幕文化的另一种发酵第17-18页
    2.4 其他范式的弹幕形式第18-19页
    2.5 弹幕视频的使用主体基本情况研究第19-22页
第三章 网络弹幕视频中的互动仪式链分析第22-38页
    3.1 构成互动仪式链前提条件第22-25页
        3.1.1 身体在场与虚拟在场第22-23页
        3.1.2 对于局外人的限制第23-24页
        3.1.3 共同的关注焦点第24-25页
        3.1.4 分享即时的情感第25页
    3.2 弹幕视频互动仪式链的发生机制第25-31页
        3.2.1 群体团结感第27-28页
        3.2.2 个人情感能量第28-29页
        3.2.3 神圣物——群体的代表符号第29-30页
        3.2.4 道德感第30-31页
    3.3 针对弹幕中互动仪式的内容分析第31-34页
        3.3.1 样本选择第31-32页
        3.3.2 弹幕互动的内容第32-33页
        3.3.3 结果与分析第33-34页
    3.4 弹幕视频互动仪式中的特点第34-38页
        3.4.1 实时反馈第34-35页
        3.4.2 碎片化的评论第35-36页
        3.4.3 互动的针对性第36页
        3.4.4 游戏属性第36页
        3.4.5 虚拟性第36-38页
第四章 基于深度访谈的弹幕视频互动仪式链探讨第38-47页
    4.1 研究假设第38页
    4.2 深度访谈内容第38-40页
        4.2.1 选取访谈对象第39页
        4.2.2 针对访谈对象的梳理第39-40页
    4.3 访谈成果的总结第40-42页
        4.3.1 孤单地围观:进入弹幕互动仪式的节点第40页
        4.3.2 社群的聚集:高涨的情感能量第40-41页
        4.3.3 弹幕社群的新特点第41-42页
    4.4 影响互动仪式成功的因素第42-47页
        4.4.1 保持持续不断的焦点第43-44页
        4.4.2 同步的节奏第44-45页
        4.4.3 “参与者”与“旁观者”第45-47页
第五章 弹幕视频互动仪式链中的“想象共同体”构建第47-53页
    5.1 弹幕视频互动仪式链对于参与者的意义第47-49页
        5.1.1 保持社会整体团结有压力第47-48页
        5.1.2 创造全新的文化符号第48-49页
        5.1.3 赋予个人生命以意义第49页
    5.2 弹幕视频中的负面效应与规避措施第49-53页
        5.2.1 网络弹幕互动仪式链中的负面效应第49-51页
        5.2.2 针对负面效应的规避策略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7-58页
附录1 关于网络弹幕视频的问卷调查第58-61页
附录2第61-62页
    访谈研究说明书第61-62页
    访谈提纲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秀恩爱”:大学生情侣在线社交中的自我呈现研究
下一篇:电视在场: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以云南省布朗族村寨翁基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