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8-20页 |
1.1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1.1 古河道概述 | 第8页 |
1.1.2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古河道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古河道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20-22页 |
2.2 自然地理 | 第22-24页 |
2.3 区域地质情况 | 第24页 |
3 沂河沂水-汤头段古河槽地质剖面特征分析 | 第24-39页 |
3.1 沂水沂河南大桥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24-26页 |
3.1.1 地层岩性及各层地基土的物理性质简析 | 第25页 |
3.1.2 典型钻孔地质剖面分析 | 第25-26页 |
3.2 岜山橡胶坝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26-28页 |
3.2.1 岜山橡胶坝工程基本概况 | 第26页 |
3.2.2 岜山橡胶坝各层地层岩性及各层地基土的物理性质简析 | 第26-27页 |
3.2.3 岜山橡胶坝典型钻孔地质剖面分析 | 第27-28页 |
3.3 北社橡胶坝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28-30页 |
3.3.1 北社橡胶坝基本概况 | 第28页 |
3.3.2 北社橡胶坝地层岩性及各层地基土的物理性质简析 | 第28页 |
3.3.3 北社橡胶坝工程地质典型钻孔分析 | 第28-30页 |
3.4 LK19+580沂河大桥地质剖面分析 | 第30-32页 |
3.4.1 地层岩性及各层地基土的物理性质简析 | 第30-31页 |
3.4.2 典型钻孔地质剖面分析 | 第31页 |
3.4.3 LK19+580沂河大桥古河槽地质剖面粒度分析 | 第31-32页 |
3.5 沂河沂南大桥地质剖面分析 | 第32-35页 |
3.5.1 地层岩性及各层地基土的物理性质简析 | 第32-33页 |
3.5.2 典型钻孔地质剖面分析 | 第33-34页 |
3.5.3 沂南沂河大桥古河槽地质剖面粒度分析 | 第34-35页 |
3.6 葛沟橡胶坝地质剖面分析 | 第35-36页 |
3.6.1 葛沟橡胶坝基本概况 | 第35页 |
3.6.2 葛沟橡胶坝地层岩性及各层地基土的物理性质简析 | 第35-36页 |
3.6.3 典型钻孔工程地质剖面分析 | 第36页 |
3.7 洙阳龙王庙地质剖面分析 | 第36-39页 |
3.7.1 研究区地形地貌条件 | 第36-37页 |
3.7.2 洙阳地质剖面分析 | 第37页 |
3.7.3 洙阳古河槽地质剖面粒度分析 | 第37-38页 |
3.7.4 沉积年代的判断 | 第38-39页 |
4.沂河沂水-汤头段古河道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4.1 沂河沂水-汤头段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4.1.1 沂水南大桥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4.1.2 岜山橡胶坝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40页 |
4.1.3 北社橡胶坝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40页 |
4.1.4 LK19+580沂河大桥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40页 |
4.1.5 沂河沂南大桥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40页 |
4.1.6 葛沟橡胶坝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40页 |
4.1.7 洙阳物探剖面古河槽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4.2 沂河沂水-汤头段古河道特征分析 | 第41-44页 |
4.2.1 沂河沂水-汤头段古河道宽深比、纵比降变化情况 | 第41-43页 |
4.2.2 沂河沂水-汤头段古河道河型判定 | 第43-44页 |
4.2.3 沂河沂水-汤头段古河道地貌演变过程 | 第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7页 |
5.1 结论 | 第44-45页 |
5.2 展望与不足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