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文文摘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简介 | 第15-17页 |
1.3 稀土掺杂LiYbF_4的基本性质 | 第17-19页 |
1.3.1 LiYbF_4的晶体结构 | 第17-18页 |
1.3.2 稀土掺杂LiYbF_4的光学性能 | 第18页 |
1.3.3 稀土掺杂LiYbF_4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与测试方法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化学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3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步骤 | 第22-24页 |
2.3.1 高温共沉淀法制备工艺简介 | 第22-23页 |
2.3.2 LiYbF_4:Ln~(3+)内核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3页 |
2.3.3 LiYbF_4:Ln~(3+)@LiYF_4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2.4 实验仪器与表征方法 | 第24-29页 |
2.4.1 结构与形貌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24-25页 |
2.4.2 光学性能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25-26页 |
2.4.3 上转换绝对量子产率测试 | 第26-29页 |
第三章 LiYbF_4:Ln~(3+)上转换纳米材料及其光学性能 | 第29-4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LiYbF_4:Ln~(3+)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9-31页 |
3.2.1 LiYbF_4:Ln~(3+)内核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 | 第29-30页 |
3.2.2 LiYbF_4:Ln~(3+)@LiYF_4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 | 第30-31页 |
3.3 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31-37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31-33页 |
3.3.2 形貌表征 | 第33-37页 |
3.4 LiYbF_4:Er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37-42页 |
3.4.1 尺寸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2 壳层厚度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3 LiYbF_4:Er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40-42页 |
3.5 LiYbF_4:Ho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42-43页 |
3.6 LiYbF_4:Tm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43-45页 |
3.7 LiYbF_4:Ln~(3+)纳米材料的上转换能量传递机理 | 第45-49页 |
第四章 LiYbF_4:Tb上转换纳米材料及其光学性能 | 第49-69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LiYbF_4:Tb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9-51页 |
4.3 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51-54页 |
4.3.1 结构表征 | 第51页 |
4.3.2 形貌表征 | 第51-54页 |
4.4 LiYbF_4:Tb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常温光谱分析 | 第54-58页 |
4.4.1 掺杂浓度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2 LiYbF_4:Tb内核及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55-58页 |
4.5 LiYbF_4:Tb@LiYF_4纳米材料的变温光谱分析 | 第58-62页 |
4.5.1 变温上转换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 | 第58-60页 |
4.5.2 变温下转移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 | 第60-62页 |
4.5.3 10 K低温激发-发射荧光光谱 | 第62页 |
4.6 LiYbF_4:Tb纳米材料的合作敏化上转换能量传递机理 | 第62-64页 |
4.7 LiYbF_4:Tb@LiYF_4纳米材料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 | 第64-69页 |
第五章 基于LiYbF_4多壳层核壳纳米颗粒的正交激发-发射上转换发光 | 第69-75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多壳层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69-70页 |
5.3 结构与形貌 | 第70-72页 |
5.4 980 nm/808 nm双波长激光激发的多色上转换发光 | 第72-74页 |
5.5 正交激发-发射上转换发光 | 第74页 |
5.6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9页 |
6.1 结论 | 第75-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