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23页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12-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述略 | 第13-14页 |
(三)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二、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一) 档案、文献资料 | 第16-17页 |
(二) 学者专著与论文 | 第17-1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一) 有利于扩展党史研究领域,丰富其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二) 有利于深入研究,增进认识 | 第20页 |
(三) 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 第20页 |
四、研究的目标及重难点 | 第20-21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二) 研究难点 | 第21页 |
五、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可行性分析 | 第21-2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二) 实施步骤 | 第21-22页 |
(三) 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一章 共产国际的组织性质和领导方式 | 第23-36页 |
一、共产国际组织性质与领导体制的来源 | 第24-28页 |
(一) 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 第24-25页 |
(二) 共产国际成立的缘由 | 第25-26页 |
(三) 共产国际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 第26-28页 |
二、“统一的世界共产党”的组织性质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 | 第28-36页 |
(一) 共产国际的组织性质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 | 第29-33页 |
(二) 受联共(布) 主导的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双效应 | 第36-54页 |
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积极作用 | 第37-43页 |
(一) 促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第37-39页 |
(二) 正确决策积极推动两次国共合作等重大问题 | 第39-42页 |
(三) 给予中国共产党巨大经济援助 | 第42-43页 |
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 第43-54页 |
(一) 一些理论策略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 | 第43-50页 |
(二) 曾严重损害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 | 第50-54页 |
第三章 共产国际与毛泽东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历史考察 | 第54-89页 |
一、遵义会议前不同时期各具特点 | 第55-73页 |
(一) 大革命时期初步了解毛泽东 | 第55-63页 |
(二) “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虽有路线分歧但体现出重视 | 第63-73页 |
二、遵义会议后支持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第73-83页 |
(一) 帮助毛泽东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 | 第73-77页 |
(二) 帮助毛泽东战胜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 第77-79页 |
(三) 虽以支持为主但仍存分歧 | 第79-83页 |
三、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历史铸就与共产国际的外部推动 | 第83-89页 |
(一)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第83-84页 |
(二) 毛泽东在湘江战役后力挽狂澜 | 第84-85页 |
(三) 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第85-86页 |
(四) 共产国际推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第86-89页 |
第四章 共产国际由支持王明转为支持毛泽东的原因 | 第89-111页 |
一、共产国际“七大”后转变了领导方式 | 第90-94页 |
(一) 高度集中领导体制难以为继 | 第90页 |
(二) 远未达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形势 | 第90-91页 |
(三) 苏联外交策略的要求 | 第91-92页 |
(四)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的要求 | 第92-93页 |
(五) 季米特洛夫要求增强各国党的独立自主性 | 第93-94页 |
二、共产国际肯定毛泽东卓越的领导才能 | 第94-97页 |
(一) 党的许多干部向共产国际推崇毛泽东的领导能力 | 第94-95页 |
(二) 共产国际多次高度评价毛泽东,尤其是军事领导才能 | 第95-96页 |
(三) 毛泽东完全符合共产国际的干部任用标准 | 第96-97页 |
三、毛泽东的主张更符合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策略 | 第97-104页 |
(一)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 第97页 |
(二) 共产国际与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策略趋于一致 | 第97-99页 |
(三) 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策略与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有原则性分歧 | 第99-104页 |
四、毛泽东比王明更有领导实际斗争的经验 | 第104-107页 |
(一) 王明被公认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 第105页 |
(二) 王明因多次夸编造材料而受到共产国际质疑 | 第105-106页 |
(三) 王明对西安事变的处理方式让共产国际更为不满 | 第106-107页 |
五、米夫被诬陷为“反革命”对王明有一定影响 | 第107-111页 |
第五章 共产国际支持毛泽东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意义 | 第111-121页 |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第111-115页 |
(一) 共产国际较早产生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思想火花 | 第111-112页 |
(二) 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正反两方面影响 | 第112-113页 |
(三) 共产国际“七大”后事实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第113-115页 |
二、推动中国革命纵深发展 | 第115-118页 |
(一) 正确分析抗战形势和基本任务 | 第115-116页 |
(二) 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 第116-117页 |
(三) 重申敌后为重点的军事战略 | 第117-118页 |
三、创造性形成了处理与共产国际关系的策略方法 | 第118-121页 |
(一) 虚心接受正确意见,抵制错误 | 第118页 |
(二) 坚持原则,讲究策略 | 第118-119页 |
(三) 加强同共产国际的联系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0页 |
后记 | 第130-132页 |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32页 |